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打车难”不能赖打车软件

2月的最后一天,打车软件公司快的宣布关爱老人计划,将在北京试点包下5辆车,安装一部400电话,50岁以上的老人有出行需求可以免费接送。试点顺利的话,快的还将在上海、杭州、广州等城市推广。

消息一出,质疑的声音紧随而来。道理明摆着,北京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50岁以上的人有数百万之多。以北京之大,人口之多,区区5辆关爱老人的出租车,显然杯水车薪。而且,让老人免费乘坐出租车,是再发达的国家也未曾有过的社会福利。快的只是一家赚取利润的商业公司,缘何要制造这样一个噱头?

快的此举,系不得已而为之。快的和嘀嘀等打车软件上线以来,非议不断。非议之一便是,不使用打车软件、对APP缺少了解的人群,岂非打车越来越难?即使是快的所有者马云,也曾发出母亲“打车难”的慨叹。[详细]

“打车难”现象很普遍
打车软件“利车”更要“利民”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打车软件确实方便快捷,特别受到青年人的追捧。根据“快的”打车的一份统计,在市区内的使用者中,30岁到40岁的用户占到50%以上,20岁到30岁的占30%,而50岁以上的打车软件使用者只有5%。这说明,打车软件虽然提高了驾驶员工作效率,满足了部分乘客的需求,但在一定程度上,却损害了打车市场的公平,特别是对文化知识欠缺、知识结构老化、更新慢的群体。比如老年人、到城市打工的农民工、不会使用手机或者未安装智能软件的使用者。

在一些大城市,有些的士顶着明亮的“空车”标志,但是,乘客在路边招手,的士驾驶员停下来就问,你是用了打车软件叫的车吗?如果不是,就一溜烟地开跑了。因为,无论是“滴滴”打车还是“快的”,都给了的士驾驶员补贴,“滴滴”打车10元/次,“快的”11元/次。[详细]

打车软件不能只为司机着想

对打车软件不要管太死

 对“打车软件”的利弊争论了多日后,最近上海市交管局终于第一个站出来,“叫停”了它在出租车早晚高峰时的使用。

说句公道话,下载一个免费软件,让出租车市场供需双方都受益,这种好事以前在交通运输界似乎还从未发生过,于是它所引发的市场热捧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随着打车新“神器”而来的还有出租车挑客、拒载,中老年人打不上车等问题。当得知自己的母亲也在抱怨打车软件的时候,打车软件的“始作俑者”之一马云,也感慨这个新事物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实际上,打车软件只是改变了出租车市场“招手即停”的供需默契。这种改变既有法则的行为虽然在市场尝到了甜头,但是出租车市场最可贵的“招手即停”的强制性契约关系却被破坏了,由此而来的,是可能损害人们在关键时刻潜在的打车权益。[详细]

合理引导打车软件

如果仅仅是“叫停”和“严禁”,不但压得它(打车软件)喘不上来气,政府自身也可能陷入管不过来、费力不讨好的尴尬境地。最好的办法还是保持必要的宽容,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引导,使新生事物更好地发挥生命力和创造力。(文/代东雨)


网友互动
往期回顾
编辑:王祥 策划:王祥 美编:袁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