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跳舞大妈,只是其中一种“大妈”

关于老人的新闻层出不穷。先是唐山老人的广场舞打扰到附近学校,高中生站立抗议,却遭到了老人的羞辱;紧接着,广东汕头两名高三学生扶起了骑电动车摔倒的老人,反而被老人诬陷讹诈,报警后才获清白;更有甚者,西安一位老人因为女孩不肯为其让座,竟然一屁股坐在女孩身上……大江南北,莫不如此,让人疑惑中国老人为何集体变“坏”了?

中国每个时代都对年轻一代持悲观态度,总是指责、抱怨和担忧年青一代,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国将不国,然而现在,部分老年人的所作所为才真正令人感到了担忧。

在很多中国人的记忆中,谈到老年人一般都代表着处事讲规矩,待人有礼貌,把品行看得很重。年长的人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不高声喧哗,他们理直气壮地制止小孩子们扔石子、砸玻璃、打路灯,更不准打架骂街;他们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喝有喝相,因此也以身作则地说,吃饭不该趴着歪着,吃东西不能出声,夹菜更不要如鸡头啄米,立时挺胸抬头,坐时身板端正。

在农村亦是如此,不少受传统社会环境熏陶过的老人,无论“成分”如何,也不管识不识字,对读书、对文化,从眼神里都透出一股敬仰之意。“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良言三冬暖,恶语六月寒”,这都是很多农村老人直至一生的信条。

然而,到了最近两三年,情形又大不相同了。吐痰、吵架、骂街、打赤膊、不排队、高声喧哗、攀折花木、不走人行横道,长者的数量在增多;将救人诬为撞人的,也是一把年纪;在城市里的小区门口,总看见有人白发皤然,却双手抓住树干来回晃悠,自称锻炼。在公交车上遇见经常会的一幕,一排4人的座椅,有一对老夫妇占了2个半,请他们挪动一下,不料被老太太骂了15分钟。

很多中国人在美国和欧洲旅游,多次看到同行的小孩在不断提示爷爷奶奶,过街要走人行横道啊、说话不要那么大声啊、吃自助餐别浪费啊!而这些,原本应该反过来提醒才合乎情理。

于是,不少人开始怀念过去,怀念过去的老年人是多么有教养,多么讲道理,怀念过去的社会是多么的“平静与安详”,不似现在这般“赤裸裸”。而老年人不讲道理、“变坏”的原因也被归咎于社会的发展,认为正是因为社会变得越来越开放、复杂甚至浮躁,才造成以前那么纯朴的老年人现在变得如此这般的不讲道理。

可是,中国传统的道德教化并不差,现在的困境不能赖账到老祖宗;这也不能怪西方文化的传入,不能说改革开放让大家学坏了。随着越来越多人出国,大家都知道了西方社会的道德水准社会风气并不低。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老人变“坏”呢?[详细]

广场舞大妈惨遭泼粪。
城市 请给大妈的广场舞多一些宽容

 “头白了,睡意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这首《当你老了》,写得很美。现实生活中的老人,并没有那么诗意,很多大妈退休早,每天在家闲着没事,跳舞能锻炼身体又可丰富生活,交流感情,而如今大妈们这唯一的爱好也越来越受到限制,运动健身体现了一座城市的人文风貌,广场舞最大的好处是大妈们聚集后充分体会到退休后的快乐。从尊重大妈的角度出发,我们是否从加快城市建设角度给予大妈们提供更多的活动场所,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大妈与住户之间的矛盾对立。

日常大妈们总是操心子女的生活,有些大妈年老体弱还兼带孙儿孙女,子女忙于工作无暇陪她们聊天,大妈们利用晚上或早晨时间在人多的广场相聚跳舞打发时间,对她们相对单调的退休生活来说可能是一种仅有的快乐,因为这样既锻炼了身体老年朋友又能在一起相互谈心交流,可谓一举多得。平时邻里街坊都各忙各的,在广场跳舞肯定比坐一起打打小麻将、喝茶等过得充实。其实就城市管理来说,大妈们在广场聚集跳舞也为城市带来多元化的文化色素,大妈们聚集在一起所跳舞蹈都是最新编曲或一些流行曲目,虽然动作有些僵硬,但有些还是具有观赏性,她们多少也反映了城市文化风貌。

看网上评论,多数人不支持老人跳舞,有些人视公园、广场上喇叭大开、载歌载舞的大爷大妈为“洪水猛兽”,避之不及。前有中国大妈在美国,广场舞音响被投诉扰民,警察手铐伺候;后有广州拟定条例,对公园制造噪音者,最高可罚款1000元。因嫌音乐声过大,北京昌平一小区男子和邻居发生纠纷,一怒之下回家拿出一支双筒猎枪朝天鸣枪,并将三只藏獒放出冲进人群,所幸没人伤亡。武汉熊女士和20多位大妈照例到小区的广场跳舞,还没跳到半个小时,突然有东西飘洒下来,发现竟是大便!原来小区楼上住户不堪噪音长期干扰,影响休息、学习,最终以此泄愤。一切问题似乎都归结于大妈们的错,从国家有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已步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只会越来越多,在对她们唯一兴趣爱好的“广场舞”进行限制后,做为城市管理者我们又为她们提供了什么?仅就广场大妈跳舞来说,可能时间聚集点主要还是晚上6点至9点和早上7点至8点。问题的症结在于音乐分贝过大影响周围居民生活,而不是舞蹈动作难看,引起居民反感,其实这一问题应归结于城市管理问题。作为城市管理者,应该在场地协调和舞者的管理上给予适应的要求,而不应该任由大妈与居住者之间的矛盾对立。

当然,从住户的角度考虑,每天听那些高分贝的音乐也确实让人难受,住户愤而“泼粪”确实举动过激,而热衷广场舞的大妈们也应该学会换位思考,比如降低分贝,时间调整等,或到相关部门划分场地活动。老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要建立和谐的邻里关系,双方都需要体谅和包容。另外,就是政府也要加强对这些公共场所的管理,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有时候政府管理的缺位也是这些问题不断激化的原因,如果百姓的愿望得不到满足,何来幸福感?就算挖再多的坑,搞再多的城建,也是徒劳。[详细]

广场舞分贝不低。
用公众文化思维去管理广场舞大妈出手

面对广场舞大妈的如此出手,我们一定会有许多人指责,甚至批评了,笔者认为,指责没用,批评价值也不高,我们更需要的是用公众文化的思维去管广场舞大妈出手。

广场舞大妈之所以出手,是因为车辆占领了他们的锻炼重地,之所以他们认为这里是他们的锻炼重点,是因为他们习惯这里了,之所以习惯这里,是因为他们认为作为公民,有权利占用这个地方进行锻炼,别人不能干涉。

当我们明白了这些道理后,我们就可用公众文化的思维去管广场舞大妈的出手了。首先,告诉他们,这里是公共用地,所有人都有使用的权利;其次,引导他们懂得,自己与别人都是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广场舞是文化,人家在这里停车也是文化,应该互相配合,而不应该是互相拆台,只有这样,才能打造一种和谐的公共文化文化氛围。

当然,广场舞大妈出手的背后也说明,我们对公共文化的管理还存在空白,比如,我们缺乏明确的制度条款,我们缺乏具体的规范引导机制,我们缺少公共的大众化普及型的文化场所,等等。只要我们把这些工作做好了,广场舞大妈有属于自己的广场了,何必来这里扰民呢?

我们应该用公众文化思维去管理广场舞大妈出手,首先,我们的公众文化应该有场地,应该建设这样的场地;其次,我们的公众文化必须接受公众监督,必须遵守规矩,你的文化不能成为别人的苦化。[详细]

广场舞一跳,附近居民往往苦不堪言。
且看广州如何规范广场舞

广场舞大妈们出手警告停车的市民,让人不可理喻,小区大门外的空地,怎么就成了“锻炼重地”,怎么就“请勿停车”,这是专门划给你们跳舞的吗?

小区大门外的空地,归所有业主或城市建设部门共有,没有道理被某一群人或某几个人长期固定占有。广场舞大妈们经常在这里跳舞是实,不过,谁也没有明确,这里只能跳舞,不能停车。人们不反对跳舞,表明人们对广场舞作了让步,人们在此停车,广场舞大妈们也不应该因为跳舞受到影响而对他人采取过激的行为。

如今,广场舞者,与小区业主之间,与机动车主之间,与小区物业之间,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各方权利没有明确划分。更为麻烦的是,市民在场地争夺、权利界限上,没有权威的部门介入他们之间调和,任其纠纷、争议不断升级。

因为广场舞,有的地方市民不堪噪音扰民,出现了扔垃圾、泼粪,出现了鸣枪、放狗等抵抗行为。谁的权利应得到保护,谁的权利须受到抑制,哪个部门才是类似事件的主管者,都如同是一个问号,有待明确。如果是立法不够的问题,相关方面应积极着手,将相关问题列入立法计划,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恶化。

近日,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负责牵头起草《广州市公园条例》,“条例”拟从限音量、限时段、限区域、限制扬声设备和乐器等四个方面规定公园噪音。这一立法,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希望能有立法跟进。[详细]

停车被贴“锻炼重地请勿停车”,广场舞大妈出手了!

小区的建设设备过少,室内建设成本过高、老年人娱乐方式比较单一,这些都是造成广场舞矛盾重重的原因,这些问题是社会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只能靠发展来解决。相关部门应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不断满足民众对公共健康娱乐的需要,同是,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会给民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休闲娱乐方式,这个问题才会迎刃而解。(宋秀莲)

 


网友互动
往期回顾
编辑:蒋赢 策划:蒋赢 美编:袁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