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农民自毁万亩蔬菜 不能只怪市场

导致菜农毁菜的原因,是大众并不陌生的“卖菜难”。据菜农说,请人割菜、装卸,加上运费、进场费等,把白菜送到市场,每公斤的成本起码要8毛钱。可现在,长沙市场白菜批发价约6毛钱1公斤。卖得多就亏得多,耕掉还能减少损失,如此说来,毁菜还是一种“理性选择”。

对于农民毁菜,相关部门人士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市场难测,而菜农又恰恰市场意识不强。具体是:生产无序,盲目扩种;品种单一,竞争力差;流通不畅,缺乏直销渠道。不能说这些分析没有道理,但也不得不问,为啥这些建议没能早点让农民知道,早点用来指导蔬菜生产呢?

这个基地种植蔬菜5万多亩,其中白菜有3万多亩。这可不是零星种植,这么大的面积,无论如何都应该纳入相关部门重点服务和重点关注的范畴。农业部门本来就应该“接地气”。如果提前介入,想方设法提高农民的市场意识,有效解决农民种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同时通过开征“蔬菜保险”等手段,未雨绸缪,岂不是能够避免毁菜悲情发生?眼睁睁地看着农民在种菜中存在问题,而不提前帮助解决,只是在事后感慨,这是不是有些“马后炮”的意味呢?[详细]

不仅是市场左右价格
自毁万亩蔬菜 市场契约精神缺失后的无奈

又是一则菜贱伤农的消息,但在许许多多菜贱伤农的消息中,这则并不很抢眼。不过,仔细看看这则消息,它却与其他菜贱伤农之事有着很大的区别——菜农自己毁掉亲手种植的蔬菜时,这些蔬菜其实已经有了“买家”,并且付了订金的,只是因为蔬菜市场行情不好,买家毁约才导致了菜农的利益受损。

表面上看是菜价不好伤了菜农,但从更深层次来看,则是一起因市场契约精神缺失引发的信用危机。

近年来,为实现种植业规模集约经营,规避市场风险,畅通销售渠道,更为了打消农户顾虑,很多地方都在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订单农业”的方式很多,有的采取“公司+农户”形式,也有的采取流通大户订购包销的形式。按理说,“订单农业”作为一种规避市场风险的市场契约形式,无论是流通大户订购包销也好,“公司+农户”方式也罢,只要双方严格履约,是完全有可能将双方的损失降到最低的。但可惜的是,这些流通大户在面对蔬菜滞销时,不是想方设法去寻找销路将损失尽量减小,而是将损失转嫁到菜农身上。如此一来,自己的损失倒是降低了,菜农却赔大了。[详细]

契约精神很重要

“自毁万亩蔬菜”是一种什么心境?

菜农自毁万亩蔬菜,听起来就觉得苦涩和压抑,但谁又能真正理解他们的心境?

菜商。天然的利益矛盾注定他们彼此间无法真正理解。相比“先种蔬菜后找市场”的盲目种植模式,围堤湖的菜农已经吸取了惨痛市场教训,转而采取“订单蔬菜”的经营模式。按理说,作为一种规避市场风险的市场契约形式,只要双方严格履约,这种模式是完全有可能将双方损失降到最低的。现实却是,菜商总是千方百计将风险转嫁到菜农身上,围堤湖菜农自毁蔬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面对蔬菜滞销,菜商拒付剩下的50%收购款,菜农被迫降价销售,但加上人工费、运输费、进场费等,结果是卖得多亏得多,耕掉反而能减少损失。菜商占据市场强势地位,怎会与深处弱势地位的菜农“同甘共苦”呢?

专家。“事后诸葛亮”常常无法给菜农提供有效信息。“菜贱伤农”屡见不鲜,原因无非是产销脱节、渠道不畅、信息不灵等,但专家每每总是换着措辞来重复这些原因,媒体也总是照搬照录。不出所料,专家再次详细分析了今次“自毁蔬菜”的原因,点评得“头头是道”,奈何却是事后“娓娓道来”。这对于减少菜农的经济损失没有丝毫帮助,反而清晰无误地告诉公众这主要是由菜农自身原因造成的。这样的专家,怎么会真正理解菜农的艰辛和苦楚,怎可能赢得菜农的尊重和信赖?其实,类似专家不独存在于“菜贱伤农”的事后分析中,在中国许多热点事件发生后,专家都会第一时间跑出来“以正视听”,而且从来就不缺少事事皆知晓的“全能型”专家。这样的专家,让菜农、让公众如何信服?[详细]

菜贱伤农

此般菜农受伤之事已非首次发生,对于种植大户来说,不仅仅需要种植技术,也需要对市场有充分的了解,准确把握市场行情,以及掌握一些经济常识(比如契约精神)。而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在种植大户危难时,为他们想办法、找出路。


网友互动
往期回顾
编辑:蒋赢 策划:王祥 美编:袁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