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两江评 | 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建设宜居宜业美好家园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地评线】两江评 | 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建设宜居宜业美好家园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10-02

“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必须真正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放眼锦绣山乡,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提标扩面,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一个个美丽乡村宜居宜业,成为乡亲们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提档升级,夯实基础设施。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亿万农民生活得更美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既要让乡亲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也要让村庄越来越美。“四好农村路”不断延伸,累计投入34628亿元,新改建约253万公里农村公路,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今年上半年,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6万公里,同比增长17.7%;“吃水难”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4%,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37亿亩,生产了全国75%以上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基础设施改善夯实发展基础,乡村富民产业做大做强,10年来,全国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近25万亿元,累计培育了80个年产值超100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30个年产值超100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了一批乡村产业发展高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向农村倾斜,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广袤农村处处呈现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

城乡融合,推进共建共享。应该看到,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部分领域还存在一些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差距。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下沉乡村。在全国,90%的家庭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农民看病越来越方便;重点加强农村学校建设,99.8%的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基本要求;2895个县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形成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和一体化发展新局面;2012年至2021年,全国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增长了1.2倍和2.1倍;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达到或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加快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拓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79.5%,抽样调查群众满意度达到87.6%。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就一定能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作者:北鸣(渝北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地评线】两江评 | 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建设宜居宜业美好家园

2022-10-02 08:00:00 来源:

“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必须真正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放眼锦绣山乡,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提标扩面,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一个个美丽乡村宜居宜业,成为乡亲们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提档升级,夯实基础设施。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亿万农民生活得更美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既要让乡亲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也要让村庄越来越美。“四好农村路”不断延伸,累计投入34628亿元,新改建约253万公里农村公路,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今年上半年,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6万公里,同比增长17.7%;“吃水难”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4%,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37亿亩,生产了全国75%以上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基础设施改善夯实发展基础,乡村富民产业做大做强,10年来,全国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近25万亿元,累计培育了80个年产值超100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30个年产值超100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了一批乡村产业发展高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向农村倾斜,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广袤农村处处呈现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

城乡融合,推进共建共享。应该看到,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部分领域还存在一些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差距。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下沉乡村。在全国,90%的家庭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农民看病越来越方便;重点加强农村学校建设,99.8%的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基本要求;2895个县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形成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和一体化发展新局面;2012年至2021年,全国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增长了1.2倍和2.1倍;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达到或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加快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拓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79.5%,抽样调查群众满意度达到87.6%。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就一定能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作者:北鸣(渝北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田韵沁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