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打造“村晚”大舞台,让浓浓年味别样精彩
要以振兴乡村文化为抓手,大力倡导这种草根文化活动形式,复制推广成功经验,从资金支持、文化人才培养、激励措施等方面发力,从而留住乡村的记忆和灵魂。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打造“村晚”大舞台,让浓浓年味别样精彩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2-04

“欢乐过大年·迈向新征程——我们的小康生活”2021全国“村晚”示范点——重庆市合川区双槐镇河马“村晚”,近日在果树环绕的双槐镇鹰岩新村热闹举行。

村民自导自演,全村自娱自乐,草根“明星”轮番登场、巴渝乡情民俗别样演绎……合川区双槐镇河马“村晚”已连续举办14届,且今年被全国“村晚”选中,同步在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直播,充分说明了其影响力、辐射力不断增强,示范引领意义越来越大。

众所周知,将近40年历史的央视春晚,家喻户晓,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新年俗和除夕夜必不可少的内容。而如今,一些乡村自发办起了农民春晚,形成“村晚”这一新风尚与热闹喜庆的乡土大舞台,彰显出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让浓浓年味别样精彩。重庆合川区双槐镇河马“村晚”,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村晚”是群众的舞台,舞台虽小,但一样有料有戏,营造出热闹祥和的迎春氛围。

“上了舞台能演戏,卸了戏妆能种地。”另据报道,1月29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紫荆村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云上村晚”,吹笛子、写春联,歌舞及民俗表演,还有推荐当地特色美食的直播带货活动,让当地居民和留在本地过年的外地员工感受新春韵味。可以说,“村晚”迅速掀起的文化力量,不仅呈现出原生态的乡村美,还表达了传统文化的苏醒和农民对新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种接地气的艺术效果和受到群众热捧的背后,正是乡村振兴的文化脉动,更是我们弘扬乡村传统文化、激活文化创造力、增强农村文化自信等方面的实践和成功范例。

“仓廪实而知礼节”,在农民群众口袋鼓起来、生活好起来后,精神饱满起来亦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而恰恰这种萌生于民间、根植于乡村、来源于群众的草根特性的“村晚”模式,正是重铸乡村群众精神家园的聚力抓手;通过举办“村晚”的形式庆祝春节,无疑踩准了乡村振兴、文化小康的时代鼓点,既丰富了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进一步推动乡风民风正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

“村晚”小舞台,大有作为,大有可为。要以振兴乡村文化为抓手,大力倡导这种草根文化活动形式,复制推广成功经验,从资金支持、文化人才培养、激励措施等方面发力,从而留住乡村的记忆和灵魂。显然,让“村晚”行稳致远,离不开当地宣传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引导和帮助。比如,因势利导,给予资金器材支持、培训文艺骨干等;建立健全日常文化活动专项补贴标准、团队奖励等分类保障制度,激励更多的村晚办起来。此外,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探索村晚网络直播等新形式,让民俗、非遗等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也让特色农产品搭上“顺风车”,尤其在疫情防控的当下,还能让当地居民和留在本地过年的外地员工感受新春韵味,其叠加效应不言而喻。期待乡村春晚“星火燎原”,创造更多文化传奇。

作者:张忠德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打造“村晚”大舞台,让浓浓年味别样精彩

2021-02-04 09:13:15 来源: 0 条评论

“欢乐过大年·迈向新征程——我们的小康生活”2021全国“村晚”示范点——重庆市合川区双槐镇河马“村晚”,近日在果树环绕的双槐镇鹰岩新村热闹举行。

村民自导自演,全村自娱自乐,草根“明星”轮番登场、巴渝乡情民俗别样演绎……合川区双槐镇河马“村晚”已连续举办14届,且今年被全国“村晚”选中,同步在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直播,充分说明了其影响力、辐射力不断增强,示范引领意义越来越大。

众所周知,将近40年历史的央视春晚,家喻户晓,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新年俗和除夕夜必不可少的内容。而如今,一些乡村自发办起了农民春晚,形成“村晚”这一新风尚与热闹喜庆的乡土大舞台,彰显出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让浓浓年味别样精彩。重庆合川区双槐镇河马“村晚”,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村晚”是群众的舞台,舞台虽小,但一样有料有戏,营造出热闹祥和的迎春氛围。

“上了舞台能演戏,卸了戏妆能种地。”另据报道,1月29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紫荆村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云上村晚”,吹笛子、写春联,歌舞及民俗表演,还有推荐当地特色美食的直播带货活动,让当地居民和留在本地过年的外地员工感受新春韵味。可以说,“村晚”迅速掀起的文化力量,不仅呈现出原生态的乡村美,还表达了传统文化的苏醒和农民对新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种接地气的艺术效果和受到群众热捧的背后,正是乡村振兴的文化脉动,更是我们弘扬乡村传统文化、激活文化创造力、增强农村文化自信等方面的实践和成功范例。

“仓廪实而知礼节”,在农民群众口袋鼓起来、生活好起来后,精神饱满起来亦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而恰恰这种萌生于民间、根植于乡村、来源于群众的草根特性的“村晚”模式,正是重铸乡村群众精神家园的聚力抓手;通过举办“村晚”的形式庆祝春节,无疑踩准了乡村振兴、文化小康的时代鼓点,既丰富了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进一步推动乡风民风正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

“村晚”小舞台,大有作为,大有可为。要以振兴乡村文化为抓手,大力倡导这种草根文化活动形式,复制推广成功经验,从资金支持、文化人才培养、激励措施等方面发力,从而留住乡村的记忆和灵魂。显然,让“村晚”行稳致远,离不开当地宣传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引导和帮助。比如,因势利导,给予资金器材支持、培训文艺骨干等;建立健全日常文化活动专项补贴标准、团队奖励等分类保障制度,激励更多的村晚办起来。此外,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探索村晚网络直播等新形式,让民俗、非遗等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也让特色农产品搭上“顺风车”,尤其在疫情防控的当下,还能让当地居民和留在本地过年的外地员工感受新春韵味,其叠加效应不言而喻。期待乡村春晚“星火燎原”,创造更多文化传奇。

作者:张忠德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