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 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基本动力
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 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基本动力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2-24

“十三五”迎来收官时刻,“十四五”即将开启征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中国经济发展把脉定向,明确了2021年经济工作八项重点任务,其中之一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热解读》梳理发现,“扩大内需”一词在今年的高层会议中被反复提及,3月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指出“要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强调“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是对冲世界经济下行风险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战略基点。今年以来,在疫情笼罩全球经济的阴影之下,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迅速走出低谷实现正增长,主要是因为我们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实现经济良性循环。由此可见,坚持扩大内需,既是当前应对疫情冲击的需要,也是保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扩大内需是应对外部挑战的必需之举。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加入国际大循环,形成了市场和资源(如矿产资源)“两头在外”、形成“世界工厂”的发展模式,对我国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这次疫情可能加剧逆全球化趋势,各国内顾倾向明显上升,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可能出现重大变化。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提高发展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积极扩大内需,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这既是中国在现有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必需之举。

坚持扩大内需是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的优势所在。大国经济的优势就是内部可循环。我国有14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有超过4亿中等收入人口,是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近年来,国内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具有巨大增长空间。同时,居民消费优化升级,同现代科技和生产方式相结合,蕴含着巨大增长空间。商务部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20年中国消费市场发展报告》指出,新消费成为引领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动力,并助推市场主体实现数字化转型,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效益,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放眼现实,各种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扩容,数字文化娱乐服务受到追捧,视频、游戏等用户迅速增加,线上教育、办公等迅速兴起,网络授课、视频会议等成为居家生活新常态。显然,扩大内需无疑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的最大潜力。

坚持扩大内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为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了目标,还指明了路径。应该看到,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增大,国内经济循环不畅问题日益凸显。新发展格局的核心是供给端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需求端内需扩大,旨在提高供需之间的匹配程度,促进循环畅通。内循环越通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作用就越明显。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作者:林袅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 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基本动力

2020-12-24 09:09:49 来源: 0 条评论

“十三五”迎来收官时刻,“十四五”即将开启征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中国经济发展把脉定向,明确了2021年经济工作八项重点任务,其中之一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热解读》梳理发现,“扩大内需”一词在今年的高层会议中被反复提及,3月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指出“要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强调“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是对冲世界经济下行风险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战略基点。今年以来,在疫情笼罩全球经济的阴影之下,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迅速走出低谷实现正增长,主要是因为我们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实现经济良性循环。由此可见,坚持扩大内需,既是当前应对疫情冲击的需要,也是保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扩大内需是应对外部挑战的必需之举。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加入国际大循环,形成了市场和资源(如矿产资源)“两头在外”、形成“世界工厂”的发展模式,对我国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这次疫情可能加剧逆全球化趋势,各国内顾倾向明显上升,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可能出现重大变化。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提高发展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积极扩大内需,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这既是中国在现有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必需之举。

坚持扩大内需是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的优势所在。大国经济的优势就是内部可循环。我国有14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有超过4亿中等收入人口,是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近年来,国内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具有巨大增长空间。同时,居民消费优化升级,同现代科技和生产方式相结合,蕴含着巨大增长空间。商务部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20年中国消费市场发展报告》指出,新消费成为引领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动力,并助推市场主体实现数字化转型,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效益,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放眼现实,各种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扩容,数字文化娱乐服务受到追捧,视频、游戏等用户迅速增加,线上教育、办公等迅速兴起,网络授课、视频会议等成为居家生活新常态。显然,扩大内需无疑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的最大潜力。

坚持扩大内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为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了目标,还指明了路径。应该看到,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增大,国内经济循环不畅问题日益凸显。新发展格局的核心是供给端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需求端内需扩大,旨在提高供需之间的匹配程度,促进循环畅通。内循环越通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作用就越明显。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作者:林袅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