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超额完成900万人预期目标任务 交出顶压前行稳就业优秀答卷
疫情挑战之下,在传统产业受到挤压的同时,线上购物、线上办公、线上教育、跨境电商等行业创新方式得以深度拓展,各类新经济蓬勃发展,就业新形态和新就业机会不断涌现,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超额完成900万人预期目标任务 交出顶压前行稳就业优秀答卷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2-22

12月14日,由教育部、人社部、国资委、共青团中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发起,央视频携手国投人力主办的“国聘行动”第二季——“春华秋实 国聘行动”大型融媒体招聘活动在京启动。继启动仪式当天举行首场线下活动“中国雄安集团有限公司走进清华校园专场招聘会”后,“国聘行动”又于12月16日举办“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走进北京大学专场招聘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了冲击,就业压力也前所未有地增大。对此,我国系统部署强化稳就业“新政”,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全力稳定就业大局。今年1-11月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99万人,提前超额完成900万人的预期目标任务。在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多变、国际经贸环境趋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风险挑战交织叠加情况下,就业形势能够保持总体稳定,成绩来之不易。

经济持续恢复,提供就业增长新支撑。经济好,就业才能更稳。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暴发与蔓延。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场大战,也是一次大考。在这场大战大考中,我国科学防控,精准施策,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从逐步恢复生产到全面复工复产,实现经济稳定恢复增长,经济增速从一季度的“-6.8%”到二季度、三季度的“3.2%”和“4.9%”,走出一条先抑后扬的“微笑曲线”,成为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为就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种种迹象显示,中国经济升温趋势仍在延续。11月三大采购经理指数位于年内最高点,实现“九连荣”,市场预期不断增强;11月出口增速高达14.9%,外需市场加快改善;11月金融数据多项指标回暖,狭义货币(M1)再创新高,显示企业活力持续增强。持续向好的中国经济,将成为就业增长的“稳定器”。

释放政策红利,拓展就业增长新空间。面对稳就业任务异常艰巨繁重的情形下,党中央把就业放在“六稳”“六保”首位,强调要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比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着力稳企业保就业”作为一项重点,决定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和更加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从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很多切实有效的措施,尽可能地让更多市场主体活下去。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诸如减税降费力度空前,“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鼓励创业创新,支持发展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分类精准施策,强化兜底保障,为全力稳住就业基本盘提供了坚实支撑。

强化服务培训,增添就业增长新活力。疫情挑战之下,在传统产业受到挤压的同时,线上购物、线上办公、线上教育、跨境电商等行业创新方式得以深度拓展,各类新经济蓬勃发展,就业新形态和新就业机会不断涌现,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在此情形下,优化就业服务和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有利于提高劳动力供求匹配效率,是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关键举措。对此,从国家到地方创新开展不间断的就业服务,比如,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上线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网站,旨在联通全国的就业服务资源,向高校毕业生提供不间断常态化的就业服务。特别是在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刻,线下招聘受阻,网络招聘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市场热度,加之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高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也缓冲了失业风险。

作者:峥嵘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超额完成900万人预期目标任务 交出顶压前行稳就业优秀答卷

2020-12-22 08:51:22 来源: 0 条评论

12月14日,由教育部、人社部、国资委、共青团中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发起,央视频携手国投人力主办的“国聘行动”第二季——“春华秋实 国聘行动”大型融媒体招聘活动在京启动。继启动仪式当天举行首场线下活动“中国雄安集团有限公司走进清华校园专场招聘会”后,“国聘行动”又于12月16日举办“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走进北京大学专场招聘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了冲击,就业压力也前所未有地增大。对此,我国系统部署强化稳就业“新政”,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全力稳定就业大局。今年1-11月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99万人,提前超额完成900万人的预期目标任务。在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多变、国际经贸环境趋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风险挑战交织叠加情况下,就业形势能够保持总体稳定,成绩来之不易。

经济持续恢复,提供就业增长新支撑。经济好,就业才能更稳。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暴发与蔓延。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场大战,也是一次大考。在这场大战大考中,我国科学防控,精准施策,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从逐步恢复生产到全面复工复产,实现经济稳定恢复增长,经济增速从一季度的“-6.8%”到二季度、三季度的“3.2%”和“4.9%”,走出一条先抑后扬的“微笑曲线”,成为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为就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种种迹象显示,中国经济升温趋势仍在延续。11月三大采购经理指数位于年内最高点,实现“九连荣”,市场预期不断增强;11月出口增速高达14.9%,外需市场加快改善;11月金融数据多项指标回暖,狭义货币(M1)再创新高,显示企业活力持续增强。持续向好的中国经济,将成为就业增长的“稳定器”。

释放政策红利,拓展就业增长新空间。面对稳就业任务异常艰巨繁重的情形下,党中央把就业放在“六稳”“六保”首位,强调要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比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着力稳企业保就业”作为一项重点,决定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和更加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从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很多切实有效的措施,尽可能地让更多市场主体活下去。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诸如减税降费力度空前,“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鼓励创业创新,支持发展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分类精准施策,强化兜底保障,为全力稳住就业基本盘提供了坚实支撑。

强化服务培训,增添就业增长新活力。疫情挑战之下,在传统产业受到挤压的同时,线上购物、线上办公、线上教育、跨境电商等行业创新方式得以深度拓展,各类新经济蓬勃发展,就业新形态和新就业机会不断涌现,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在此情形下,优化就业服务和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有利于提高劳动力供求匹配效率,是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关键举措。对此,从国家到地方创新开展不间断的就业服务,比如,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上线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网站,旨在联通全国的就业服务资源,向高校毕业生提供不间断常态化的就业服务。特别是在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刻,线下招聘受阻,网络招聘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市场热度,加之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高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也缓冲了失业风险。

作者:峥嵘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