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科技“国家队”助力重庆创新快跑
在科技“国家队”的助力下,再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和体制优势,重庆创新发展必将跑出“加速度”,让创新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科技“国家队”助力重庆创新快跑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2-20

重庆创新发展再迎重磅利好!日前,重庆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重庆将与中科院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共建中国科学院重庆科学中心。这是继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落地之后,中科院在重庆的又一重大布局。这意味着中科院与重庆院地全面合作进入新阶段,引发关注。

具体来看,双方共建的中国科学院重庆科学中心,将聚焦大数据智能化、生物医学、新材料、生态环境等领域建设高水平研究平台。同时,双方还将在推动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发展、在渝高校“双一流”建设、产学研合作、生态文明建设、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无论是合作形式,还是合作内容,都可以看出双方十足的诚意。得益于科技“国家队”的助力,重庆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图明显。

对重庆来说,优质创新资源不足是发展的一个明显短板。对此,近年来重庆明显加快了招才引智的步伐,尤其是印发了《重庆市引进科技创新资源行动计划(2019—2022年)》,明确要重点引进国内外重点高校、科研院所。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创新人才集聚,科研实力雄厚,对重庆吸引、集聚更多优质创新资源具有样本意义。同时,重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要有类似西部(重庆)科学城这样强有力的抓手。当然,西部(重庆)科学城要释放发展新动能,就要往城里多装高端研究机构和平台,集聚各类人才,真正成为创新策源地。

而对中国科学院而言,科研创新需要走出“实验室”落地见效。重庆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加强在重庆的战略布局,与重庆共同建好中国科学院重庆科学中心,有利于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实际上,早在2011年,中科院、重庆市政府、国务院三峡办共建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发展,产出了一批一流科研成果。比如,研制出国内首款空间在轨高精度3D打印机,成功突破空间在轨增材制造的“卡脖子”技术。有这样良好的合作基础,有重庆高标准高起点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这样的机遇,中国科学院自然愿意不断加码重庆。

在科技“国家队”的助力下,再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和体制优势,重庆创新发展必将跑出“加速度”,让创新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作者:朱乔二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科技“国家队”助力重庆创新快跑

2020-12-20 10:02:18 来源: 0 条评论

重庆创新发展再迎重磅利好!日前,重庆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重庆将与中科院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共建中国科学院重庆科学中心。这是继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落地之后,中科院在重庆的又一重大布局。这意味着中科院与重庆院地全面合作进入新阶段,引发关注。

具体来看,双方共建的中国科学院重庆科学中心,将聚焦大数据智能化、生物医学、新材料、生态环境等领域建设高水平研究平台。同时,双方还将在推动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发展、在渝高校“双一流”建设、产学研合作、生态文明建设、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无论是合作形式,还是合作内容,都可以看出双方十足的诚意。得益于科技“国家队”的助力,重庆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图明显。

对重庆来说,优质创新资源不足是发展的一个明显短板。对此,近年来重庆明显加快了招才引智的步伐,尤其是印发了《重庆市引进科技创新资源行动计划(2019—2022年)》,明确要重点引进国内外重点高校、科研院所。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创新人才集聚,科研实力雄厚,对重庆吸引、集聚更多优质创新资源具有样本意义。同时,重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要有类似西部(重庆)科学城这样强有力的抓手。当然,西部(重庆)科学城要释放发展新动能,就要往城里多装高端研究机构和平台,集聚各类人才,真正成为创新策源地。

而对中国科学院而言,科研创新需要走出“实验室”落地见效。重庆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加强在重庆的战略布局,与重庆共同建好中国科学院重庆科学中心,有利于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实际上,早在2011年,中科院、重庆市政府、国务院三峡办共建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发展,产出了一批一流科研成果。比如,研制出国内首款空间在轨高精度3D打印机,成功突破空间在轨增材制造的“卡脖子”技术。有这样良好的合作基础,有重庆高标准高起点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这样的机遇,中国科学院自然愿意不断加码重庆。

在科技“国家队”的助力下,再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和体制优势,重庆创新发展必将跑出“加速度”,让创新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作者:朱乔二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