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12名硕士城管换岗的看点在哪儿

一些媒体将硕士城管的换岗,称为“脱队潮”是不恰当的。毕竟,他们中至少有一半以上并没有离开城管系统,而只是升级到管理岗位。当然,在市场化社会,作为个人的自发选择,无论硕士当城管,还是离城管而去,都没有太多值得责难之处。不过,承认个体选择的理性之余,硕士城管的出现或是“外逃”中所蕴含的隐蔽逻辑,应该得到关注。

时至今日,硕士城管们坦承,当时选择城管岗位,“确实看中的是事业编制”,“考城管就是因为‘找工作困难’”。尽管就社会分工理性而言,这肯定难以称得上是合理的人才流动。但无论是硕士个人还是围观者必须要看到,城管岗位并不都那般不堪。且随着现代管理理念的普及,城管也未必是一个排斥高学历的行业。因此,不宜过于放大硕士做城管对于人才流动规律的悖逆效应。

因此,今天的换岗未尝不是一种体制内循环的必然结果。在一个高学历不那么多的行业,拥有高学历的他们也意味着在升迁和出路上有着更大的优势。很难说,他们之前的选择没有包含这种打算在内。

因此,硕士城管集体换岗与其说是一种意外,不如说是体制吸引力的另一种版本。本质上它与“死都要死在体制内”的极端表达并无区别。此事上最应该被关注的,反倒是这些高学历人员加入城管队伍,并上升为管理岗位,是否能够真正带来城管系统的升级,而非止于形象上的学历刷新。

当地城管部门称,硕士城管给城市管理带来新的观念、方法和效果,这些不可否认。但在某种程度上,就整个城管体制和理念来说,单纯靠提升执法人员的文化,能够起到的效果终显得有限。再说,如果靠高学历来支撑城管形象,一来不符合人才的流动规律,二来也夸大了执法人员素质对于城管乱象的影响力度,而忽视了内在管理理念的更大问题。[详细]


硕士城管,一个铁饭碗。

“硕士城管”逃离一线暴露人才吸纳机制弊病

在城管局看来,“硕士城管”淡出执法一线并非“水土不服”,恰恰体现了“硕士城管”们的价值,“硕士或高学历城管有了工作经验之后,作出新的岗位与职业的选择,是在给传统择业观注入鲜活内容”。

然而在“硕士城管”们自己看来,却又是另一番体会。当初之所以报考城管,主要是看中了城管的“参公事业单位”身份;但经过实践体会之后,却普遍觉得城管职业没有什么前途,个人发展的“天花板”显而易见,难当“一辈子的事业”去干,只要有机会,大家都愿意出去干。

这一番内心诉说,说出了硕士城管心中的苦衷。一者,我们不能说城管不需要高学历人才。对于一个城市,城市管理与建设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现在,中国城市化的步伐一步步加大,城市管理与建设也越显其重要性。然而现实是,在高度发达的城市化进程中,城管队伍的建设经常被忽视,城管行业的制度化、职业化水平太低,导致职业归属感较差、发展空间有限。

二者,硕士城管纷纷脱离队伍也暴露出以编制吸纳人才的弊病:因为编制,让硕士们选择了城管职业,然而平心而论这种结果不单让社会大众替他们可惜,也让他们自我感觉苦闷。而这愈加严重的苦闷之下,有的人放弃了,有的人通过其他途径逃离了,有的人转到了管理岗位。总而言之,硕士们各显神通地获得了体面的工作,剩下的依旧是被妖魔化的一线城管执法岗位。编制所带来的最终只是逃离和挣扎,对城管职业队伍的建设作用却不大,这值得深思。

城管素质的提高迫在眉睫,然而以编制来留人才的方法似乎行不通。如何让高素质人才既认同城管系统,又在城管系统中实现人生理想与价值,这才是有关部门应该做的事情。[详细]

1年前,人们也是对硕士城管上岗议论纷纷。
辩证看待“硕士城管”淡出

与去年12名“硕士城管”引爆舆论相比,一年后仅有“一个人在战斗”的最新动向,颇令人感到尴尬与不解。究竟是应了人们当初质疑的“跳板说”,还是确有“水土不服”的个中隐忧?

应该看到,“硕士城管”的加入,的确为城管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给城市管理带来新的观念、方法和效果,更让民众对城管形象的“去妖魔化”充满期待。而在执法实践中,这些高学历城管队员也得到了主管领导“接受新事物快,学习能力强,管理摊贩有思路,缓解矛盾办法多”的肯定性评价。用钟楼区城管局党委书记刘志文的话说,是“硕士城管”们带动和提升了城管队伍的规范化执法、精细化管理。与此同时,“硕士城管”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锻炼自己、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的志向初衷。

但一年的一线实践缘何未能让这些高材生选择“坚持”?一句“城管难当‘一辈子的事业’去干”,或许道出了他们选择离开的缘由,也引发我们对这种昙花一现的尴尬现象的关注与反思。

时下,城管工作仍局限于“清清街道”、“管管小贩”的“低端”层面,“硕士城管”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空间势必会压抑在狭小范围,让其萌生“怀才不遇”或“大材小用”的憋屈心理。没有“大城管”理念的顶层设计,单靠基层人员的“创新”,很难卓有成效。

再者,年轻人都有“上进心”。城管作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制,即使干到区级城管的副大队长也不过是副科级,而大队长则是需要公务员身份的。出于“找工作困难”报考城管的就业冲动,一旦遭遇显而易见的晋升“天花板”,难免会产生退避甚至跳槽的想法。而工作实践中的工资收入低、执法安全无保障,以及由任务叠加带来的考核压力,都有悖“待遇留人”的基本原则,成为“硕士城管”走人的助推因素。

对于“硕士城管”的难以持久,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责问与叹息,而应客观、辩证地看待他们的淡出,更应从城管理念、人才管理创新和个人权益保障的综合层面深度反思,但愿“硕士城管”的风光不再,成为对城市管理改革的倒逼与警示。[详细]

硕士城管怎执法?

硕士城管走向管理岗位未尝不是好事,我们期待他们能够走得更远。但随之而来的疑问是,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继续深化,城管单位在编制上的优势不再,又何以再去吸引那些高学历的年轻人?即便升级到管理岗位,他们又是否真能为城管体制和理念的改革,注入决定性力量?这无疑是攸关城管体系更深层次改革的现实命题。(朱昌俊)

 


网友互动
往期回顾
编辑:蒋赢 策划:蒋赢 美编:袁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