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公车改革须以“节约”为目标

公车超标、公车私用等问题一直为公众所诟病。从1994年“两办”下发公车管理文件算起,“公车改革”已近20年,但却始终步履维艰,难以触及深层次问题。此次中央出台反对浪费条例,其中的一大亮点便是“取消一般公务用车”。这一决定体现了改革决心,并展现出了敢于啃硬骨头的气魄。

有学者分析,全国的公车至少在200万辆以上,而这样数量庞大的公车,绝大多数都是一般公务用车。因此取消这些基数庞大的一般公务用车,无论是数量,还是涉及的面,都十分庞杂,可以说取消这些公车,真正涉及了公车改革的深水区。

条例印发后,具体如何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各地又会按照什么标准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这些具体的细则还有待观察。但无论如何操作,公车私用等积弊势必都将从根本上被改变。笔者建议各地在制订具体方案时,不妨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最终目标,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所节约出的公共资金,应大部分用于其他涉及民生的公共事业,而非变相地成为公务交通补贴(这有违公车改革的初衷);二是制订具体实施细则时应坚持公开透明原则,最大限度听取民意,因为将取消的这些公车数量巨大,涉及不少人的利益,只有畅通民意的传达,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来自既得利益阶层的阻力,民意是改革的最大动力。

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后,势必会对大部分公务员的办公出行方式产生影响,一些地方的做法或许值得借鉴。比如,厦门海沧区近日起用公务自行车系统,今后,海沧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因公外出,从办公室出发到办事地点距离在3公里之内的,除极端天气、紧急公务、保密要求等特殊情况外,一律采用骑自行车或步行方式,单位不再派公务车辆。(11月26日《珠江晚报》)骑自行车出行办公,很值得倡导与推广。毕竟从本质上讲,公务员也是一个并不特殊的职业,既然大部分普通劳动者都能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办事、办公,那么公务员出去办公大可不必没有公车就寸步难行。

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是“公车改革”一词进入大众议题后,许多学者和公众所期盼的改革目标。如今,中央在公车改革上的思路已经清楚,决心已然昭显。有了政策,关键还在于执行。让公车的采购及使用更加透明,让每一辆公车都畏惧群众的监督目光,带上改革的决心,强化外部监督,公车改革的成果就必然可期。[详细]

“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体现改革决心。
“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也要防止异化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其中最抓人眼球的是“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对于消费公帑最多的公车消费,也该到以车改之名来次刮骨疗伤。然而公务用车摊子实在是摊的太大,已经有尾大不掉之势。而一般公务用车都是基层单位,所以从《条例》到落实,会不会有“国务院好遥远”的尴尬?

“取消的一般公务用车,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这看起来似乎干净利落了,但是在中国转型期各种光怪陆离的现象看,这恐怕能成为一个“以公转私”的潜在重灾区。很难想象权力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中不会长袖善舞。那些超标超配的公务车,即便是在县里的单位都是高端大气的一个钢铁团队。如果要拍卖处理,谁能保证这些人不会利用近水楼台的优势,来进行公车拍卖“半卖半送”的低端伎俩。

另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这里面有上限为每人每月2600元(副局级),下限为每人每月300元(一般科员)的差别。为何基层办事人员要比领导干部差距那么多,在现实中到处跑腿的群体,反而更多的是他们吧?同时在非体制的人来看,这会不会是一种变相的加工资?虽然车补是打倒IC卡中,但是笔者就亲眼在论坛上看到有人变卖这种公车补贴IC卡,90元的补贴贱卖70元。此外,公务员上班有交通补贴,那其他行业的人上班就得自掏腰包,不是说观察者们刻薄,而是这种最起码的差异化就让人感觉到不公平。

《条例》是延续中央“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之思路。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使得“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更有政府和市场改革双重效应。但在叫好的时候,我们要提个醒,要防止东方不亮西方亮,警惕政府权力部门变相向企业或者特殊关系户调用车辆,也许这里面有愿打愿挨。在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之前,这样现象就已经相当有市场,要是条例施行之后,官员依然无法割舍“屁股上的享受”,从而用旁门左道的方式来逃避追责,恐怕就是政策被异化落空的产物。

有媒体曾算过温州车改的经济账。车改前,公车费用为133万元;车改后,发放的车贴总额为162万元,这意味着车改后将比车改前每年多支出近30万元。这种尴尬的数据体现,恐怕并非为民减负的福音。我们要防止既得利益者越改越好的荒唐现象,首先就要保证各项好政策好条例在落实到基层的时候,不会被念歪跑偏。[详细]

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当防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取消一般公务用车”离不开公众监督

“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是本轮公车改革的关键词。媒体曾报道,我国市场化、社会化的公车改革自1994年以来就一直在进行,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公车的数量和费用仍呈增长态势。而民间也一直有安装明显标识、自发曝光公车私用等呼声与行动,可惜应者同样寥寥,“车轮腐败”依旧在奔驰。

据政府部门统计,2012年中央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合计74.25亿元人民币,其中车辆购置及运行费40.67亿元,比例占到54.7%,2011年则占到六成以上。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当然能节约巨额的公帑支出,也能够有效回应民众的廉政、简政要求;但如何落实这一条例,尽快达到“取消一般公务用车”的目的而非仅仅提出良好愿景,才是重点所在,也是彰显本轮公车改革与以往不同的关键。

让党政机关各系统内的监督管理机制高效运转起来,发挥应有作用,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不过公车腐败及“三公经费”里的其他两项,归根到底还是权力缺乏制约的表现,由此才可以自我增加福利,损公肥私。国家发改委的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有三个“三分之一”:办公事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这样的情况,其实与公车的数量并无多少关系,而是与谁在真正履行监督职责有关。所以在内部监管下决心、下大力气的同时,更需要引入外部监督主要是公众监督的力量。短期来看,启动公车改革需要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长期而言,推动完成并保持这项改革的成果则需要依靠公众的支持与监督。

环顾世界其他公车管理做得比较好的国家,无一不是在严格的法律规定之外,有着无处不在并且非常有力的民众监督。以邻国韩国为例,2010年8月,被提名为韩国新国务总理的金台镐就被质疑有过公车私用的行为,最终引咎退出。在如此严苛的舆论下,有1200万人口的韩国首都首尔市,政府拥有的“官车”数量只有4辆。在美国,联邦政府核发的政府专用车辆牌照上,全部印有“美国政府”或“仅供公务使用”字样,以便于公众辨别和监督。有任何疑问都可以随时举报投诉,甚至连每天的油耗都要公之于众。

我国“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会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期间也会出现各种新问题,比如闲置公车如何处理、货币化补贴多少适宜等等。但相信只要有决心,只要充分释放公众监督的能量,就一定能够把改革的步子走稳走好。[详细]

公车改革,可充分释放公众监督的能量。
公车改革的最大价值是清理特权意识

在各地探索十余年之久的公车改革,现在终于有了一个“最终解决方案”,而且是一个公务人员可能不高兴但老百姓肯定举双手赞成的解决方案。

一说到取消一般公务用车,马上有专家预言公车改革将每年减少财政支出1000亿元,节约效果可以说是大大的。经济账当然要算,但取消一般公务用车的政治意义要远大于其“经济效益”。这种政治意义就是,消除公务人员中普遍存在的特权思想,改变一些领导干部的骄横心态,纠正公仆与国家主人之间关系的错位,彻底扭转领导干部道德标榜与道德实践脱节的被动局面,使党和政府更加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戴。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各级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强有力的领导作用,但由于权力不受监督制约,公权力能够支配的各种资源越来越多,一些领导干部开始自利自肥。坐车要坐高级轿车,喝酒要喝茅台、五粮液,办公楼越建越豪华。特权变成一种事实,特权事实又催生出一套特权思想和一种特权心态,做人民公仆讲待遇,履行职责谈条件,把人民置于一种尴尬境地。

取消公车,当然有经济上的好处。据一位长期观察公车问题的专家分析,目前每辆公车平均费用每年在15万元到20万元之间。取消公车,改发交通补贴,每年可节省经费超过三分之一,也就是约5万元到7万元之间。如果全国公车以200万辆计,取消全部一般公务用车,每年可节约支出约1000亿元。

虽然是用数据说话,但相关数据都只是推测或估算,在方法和结论上并不严谨。全国公车到底是多少?每辆公车年均“消费”几何?虽然近两年国务院多数部委已公开“三公”预决算情况,其中也涉及公车保有量、新购置量和运行费用,但还是叫人有些雾里看花。至于全国的公车消费情况,我们更是不得而知,很可能有关部门也没个谱,现在来算取消一般公务用车的节约账,也是空对空。

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其最大价值在于政治方面,这比其“经济效益”实在得多,也好理解得多。现在有些公务人员骄奢颟顸,目中无人,特别是在老百姓面前架子端得大大的,有时候又露出一副泼皮无赖的嘴脸。正如网络视频近日所曝光的,吉林省白城市一干部对要求他管事的民众叫嚷:“我就管这事的,我就不管,怎么着?有能力上中央告去!”这种官架子来自某些领导干部的优越感,而优越感来自公车、豪华办公楼等特权现实。

历史地讲,官员行使公权力需要一定的权威,以获取行政对象的主动服从。在封建时代,官员通过官服官轿、仪仗、官衙来显示官威,压服老百姓。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公务人员是人民公仆,通过公共服务赢得人民的认同与配合。但现在很多领导干部高高在上,在民众面前缺乏号召力,于是试图以公车、豪华办公楼来构建权威性。事实证明,这是掌权者追求权威性的歧途。

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将把公务人员打回公共服务提供者的原形。在地方层面,公务人员与其他第三产业从业者并无太大区别,公务人员与民众之间就是一种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清理完特权意识,公务人员面对的就是自己作为公共服务从业者的现实。基于这一现实,公务人员必须调整好心态,怀着一颗谦卑的心,用优质服务赢得人民的尊重。[详细]

公车改革,即将走出十字路口!

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是公车改革迈出的实质一步。我们期待公车改革能被严格落实,而不至于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公车改革必须能给纳税人真正省钱,而不能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之后,公车补贴所花的钱反而更多——是否减少“三公经费”,是评价公车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怀着希望,拭目以待!(舒圣祥)

 


网友互动
往期回顾
编辑:蒋赢 策划:蒋赢 美编:袁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