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城管“洗污”长路漫漫

武汉“双面城管”被曝光之后,便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官方的解释,抑或是当事城管的表态,无一例外地被“深度”解读,炒作、作秀的论调居高不下,责骂声和质疑声更是不绝于耳。但口水归口水,事实归事实。做人难,做城管更难。城管“洗污”之路注定不会是平坦。

如果大家持续关注武汉城管的话,应该不会陌生其推行武汉大城管概念的柔性执法。他们用举牌、眼神、献花等非常规性“武器”执法,没有与摊贩发生肢体接触,但无形中制造了强大的环境和心理压力,从而迫使摊贩“就范”。这就是武汉城管探索柔性执法、文明执法的新路子,不失为城管“洗污”的有益尝试。

作为柔性执法的尝试,武汉派出两名优秀城管客串卧底,“打入”摊贩内部,通过体验摊贩的生存环境,暗中观察摊贩的生存之道,仅有体验之名,无执法之实。比如,摊贩当中的主要群体、摊贩如何盈利、摊贩如何协同“作战”、摊贩如何规避城管、摊贩之间的潜规则等等。卧底城管深入摊贩一线了解真情实况,这对推进柔性执法、以及进一步整治摊贩占道经营,、改善市容市貌,提供了重要参考。这一招真是用心良苦。[详细]

卧底城管所写日记
管理思维不转变,城管“卧底”也徒劳

 城管和摊贩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是卧底、换位思考就能解决,而必须要转变管理思维,摒弃高高在上的“官本位”思想,变管理为服务。

摆摊小贩原来是城管卧底,这一出在警匪片中常出现的故事情节,不曾想在武汉城管中也反常地上演。城管和小贩之间本不该是敌对的,而就是单纯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现在竟然异化到需要以卧底的方式,来换取管理的提升,这种“行为艺术”本身对两者关系又何尝不是一种嘲讽?

固然,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城管能主动放下身段、脱下制服,混迹于摆摊小贩之间,倘若真能设身处地感受到小商贩的难处,进而在执法过程中多一些人性化,倒也是个好事。至少与跳起来踩小贩脸的粗暴执法相比,文明了很多。

然而,公众对卧底一说仍然存疑:一者,想要体验小贩生活,不一定非要采用卧底方式,平时多交流多沟通多理解,也能做到换位思考,毕竟贩夫走卒的生活还没有复杂到需要执法者改变身份、并深入小贩内部打探;二者,“双面城管”刚被曝光时,该摆摊城管所在的洪山区城管局与武汉市城管委有关负责人均表示,已知晓此事,并在调查中。可事情发展到现在,却又变成了卧底体验,这种神速“变脸”令人不解——为何在事情刚开始曝光时没有大大方方地承认,反而把事情弄得像一部“谍战片”一样?[详细]

城管换了行头

期待“城管卧底”成为改革契机

 武汉城管部门的“卧底说”甫出,顷刻导致舆论风向骤变:公众原本对摆摊城管的理解和同情,变成了对城管部门“借机炒作”的质疑。客观地说,网友对城管部门的说法感到突兀,提出质疑并非不可理解;城管部门委派执法人员“卧底”体验,也并非没有可能。不过,这并非问题的关键所在,公众最终关心的问题是怎样破解当下的城管困局。

当下的城管困局主要表现为几点: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冲突,公众对城管的标签化、妖魔化,以及政府本身对治理效果的不满意。破解城管困局,城管部门当然应该有所作为。但是城管单兵作战的效果毕竟是有限的。即便如地方政府所说,此次武汉城管部门果真开展了有效的“卧底”体验,这种举措最理想的效果,大概也只能是让执法者对小摊贩的生存状况加深认识,少一些粗暴和蛮横,多一些温柔和理解。不仅“卧底”式体验如此,此前轰动一时的“眼神”执法、举牌执法、“鲜花”执法等都与此类似,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微观层面的举措无法从根本上破解城管困局。

破解城管困局需要从宏观层面着手。一方面,为城市管理立法迫在眉睫。《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太过模糊,不适应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过程。出台一部权责明晰、指向明确的法律文本,才能让城市管理实现法治化和明确化,才能解决小摊贩的经营权限问题、城管的执法依据问题、双方的权利义务问题等,以法律之标尺厘清争执,缓解社会矛盾。[详细]

城管扮小商贩

引车卖浆、艰难营生的小摊贩之境遇,根本不是什么秘密,不值得卧底。可是,如果这种外围的“另类创新”在引发公众争议的同时,能提醒管理者正视城市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下定决心破解城市管理困局,那么“城管卧底”一事就会成为一个改革的契机。(文/李波)


网友互动
往期回顾
编辑:蒋赢 策划:王祥 美编:袁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