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两江评 | 重庆版“红旗渠”是让人民幸福的“留印”
时代发展,学习先进不能停留在嘴巴上,必须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地评线】两江评 | 重庆版“红旗渠”是让人民幸福的“留印”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09-29

劈开太行山,漳水穿山来。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民众在巍巍太行山上开凿出红旗渠。就在林县人书写这一奇迹之后,20世纪70年代,重庆石柱县黄鹤乡(今黄鹤镇)儿女历时4年,也在海拔1000多米的七曜山脉鹰嘴岩大峡谷的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15公里长的引水渠。

绝壁引水渠,创造人间奇迹。人工天河,流淌现代传奇故事。这条绝壁上的人工天河,人们习惯叫它龙泉大堰。时至今日,龙泉大堰那不息的清流仍在造福一方百姓。龙泉大堰是重庆版的“红旗渠”,温润流淌在人民美好生活的道路上,是让人民幸福的党员干部工作“留印”。

时代发展,学习先进不能停留在嘴巴上,必须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20世纪70年代,石柱县黄鹤乡一带虽有田地数千亩,却是靠天吃饭,一旦遇到灾害,庄稼收成无保障。当地党员干部学习红旗渠精神,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解决群众实际难题,政府组织专业人员勘测后,决定在崇山峻岭中开凿一条引水渠。当然,这个解决过程,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需要艰苦奋斗。1976年2月,引水渠正式开工,4年间,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投入到了这场引水大战中,钢钎撬,吊起绳子打,峭壁千仞、悬崖万丈,危险、艰难、奉献,终于修成。学习先进不是敲锣打鼓,必须脚踏实地,不怕困难,敢于开拓,勇于创造,这样的学而后动,也是今天我们必须提倡的。

开拓性工作,要开拓出人民幸福;创造性事业,要创造出人民美好。总之,要能够给人民群众带来获得感、幸福感。1980年3月2日,这条全长15公里的引水渠竣工,全线通水,彻底解决了当地人畜饮水和农作物灌溉的难题。人工天河不仅解决了沿线居民的人畜饮水问题和数千亩农作物灌溉难题,而且通过该水资源发电,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这是判断学习先进效果的最好标准,用行动给人民群众带来幸福,增加福祉,工作事业就有实效,就把工作做到了人民心坎上。

群众的口碑来源于工作的踏石留印,是给人民带来幸福的“留印”。40多年来,这条绝壁上的引水渠依然清流涓涓,造福一方百姓。在石柱县黄鹤镇,因为这条引水渠源源不断地提供水源,沿线民众饮水不愁,农作物也得到了有效灌溉,水稻、玉米获得了丰收。昨日的奋斗“留印”,今日的幸福“源泉”。这样的“留印”是能够为人民幸福美好疏通血脉,打造筋骨的事业,是久久为功的事业。

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龙泉大堰是具体践行的结晶,也是我们学习先进经验的生动教材。时代奔腾,先进闪光,学习先进,就是要把“闪光”变成为人民服务的动能,蝶变成解决当地人民群众困难的实际行动、民生工程,增加民生福祉,造福民生久远的“留印”。重庆版“红旗渠”是让人民幸福的“留印”,这样的幸福“留印”应该是我们的工作追求。

作者:殷建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地评线】两江评 | 重庆版“红旗渠”是让人民幸福的“留印”

2022-09-29 06:00:00 来源:

劈开太行山,漳水穿山来。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民众在巍巍太行山上开凿出红旗渠。就在林县人书写这一奇迹之后,20世纪70年代,重庆石柱县黄鹤乡(今黄鹤镇)儿女历时4年,也在海拔1000多米的七曜山脉鹰嘴岩大峡谷的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15公里长的引水渠。

绝壁引水渠,创造人间奇迹。人工天河,流淌现代传奇故事。这条绝壁上的人工天河,人们习惯叫它龙泉大堰。时至今日,龙泉大堰那不息的清流仍在造福一方百姓。龙泉大堰是重庆版的“红旗渠”,温润流淌在人民美好生活的道路上,是让人民幸福的党员干部工作“留印”。

时代发展,学习先进不能停留在嘴巴上,必须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20世纪70年代,石柱县黄鹤乡一带虽有田地数千亩,却是靠天吃饭,一旦遇到灾害,庄稼收成无保障。当地党员干部学习红旗渠精神,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解决群众实际难题,政府组织专业人员勘测后,决定在崇山峻岭中开凿一条引水渠。当然,这个解决过程,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需要艰苦奋斗。1976年2月,引水渠正式开工,4年间,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投入到了这场引水大战中,钢钎撬,吊起绳子打,峭壁千仞、悬崖万丈,危险、艰难、奉献,终于修成。学习先进不是敲锣打鼓,必须脚踏实地,不怕困难,敢于开拓,勇于创造,这样的学而后动,也是今天我们必须提倡的。

开拓性工作,要开拓出人民幸福;创造性事业,要创造出人民美好。总之,要能够给人民群众带来获得感、幸福感。1980年3月2日,这条全长15公里的引水渠竣工,全线通水,彻底解决了当地人畜饮水和农作物灌溉的难题。人工天河不仅解决了沿线居民的人畜饮水问题和数千亩农作物灌溉难题,而且通过该水资源发电,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这是判断学习先进效果的最好标准,用行动给人民群众带来幸福,增加福祉,工作事业就有实效,就把工作做到了人民心坎上。

群众的口碑来源于工作的踏石留印,是给人民带来幸福的“留印”。40多年来,这条绝壁上的引水渠依然清流涓涓,造福一方百姓。在石柱县黄鹤镇,因为这条引水渠源源不断地提供水源,沿线民众饮水不愁,农作物也得到了有效灌溉,水稻、玉米获得了丰收。昨日的奋斗“留印”,今日的幸福“源泉”。这样的“留印”是能够为人民幸福美好疏通血脉,打造筋骨的事业,是久久为功的事业。

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龙泉大堰是具体践行的结晶,也是我们学习先进经验的生动教材。时代奔腾,先进闪光,学习先进,就是要把“闪光”变成为人民服务的动能,蝶变成解决当地人民群众困难的实际行动、民生工程,增加民生福祉,造福民生久远的“留印”。重庆版“红旗渠”是让人民幸福的“留印”,这样的幸福“留印”应该是我们的工作追求。

作者:殷建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一懿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