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评 | 用生命的代价反思“野生网红景点”之痛
8月13日,四川彭州龙漕沟突发山洪灾害,部分在河道上戏水、乘凉的游客被洪水冲走。截至8月14日下午,该事件导致7人死亡、8人轻伤,目前,现场搜救排查工作已接近尾声,已展开遇难者家属善后工作。

世事难料,水火无情,龙漕沟的悲剧令人痛心。悲痛之后,留给我们的更多的应该是深深的反思。山洪易发区是怎样成为网红景点的?河道旁的围栏为何被随意破坏,警示标语为何被视若无睹?游客该如何认识“野生网红景点”?地方政府该怎样更好地管理服务?相关制度还需怎样完善?连日来,网络上的反思讨论从未停止。悲剧无可挽回,以生命来反思的代价太沉重,希望此次深痛教训能彻底终结野生网红景点的“噬人”悲剧。
野外区域生长为网红景点,离不开网络的推波助澜。近年来,自媒体迅猛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更丰富的资讯,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野生网红景点便是其中之一。野生网红景点源于网友分享,某位网友无意发现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后在网上晒了出来,其他网友看到后点赞分享甚至慕名而去,去的人又在自己社交账号晒出景色及攻略,久而久之,这处地方便成了网红景点。但由于并非正规景区,所以景点被视为“野生”,并不具备正规景点所拥有的基础设施,管理措施,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听信网友、大V的攻略去这些区域,很有可能会置自己于险地。
野生网红景点走红网络,相关旅游博主与网络平台撇不开责任。作为游客,在法律框架内旅游,分享旅游经历本无可厚非,但不清楚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或者明知道有危险却避而不谈,就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网络平台要承担监管责任,加强对相关内容的监管审核力度,及时清理不合时宜的信息或者辅以安全提醒是平台应尽职责。旅游博主要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对自己对他人负责,不发布带猎奇色彩和安全隐患的野外旅游攻略。
就当地而言,无论是围栏、标语还是劝导,这些都有目共睹,山洪前甚至有管理员喊“我给你们跪下了,求求你们”……一片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突然成为网红打卡地,地方政府如何面对、如何管理?放任不管自然不行,“一刀切”封禁也不现实。这不仅是一个彭州需要面对的问题,更是各地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毕竟野生景区不止彭州有。针对这种情况,除了地方政府强化完善管理机制外,更需要上级相关部门出台制度层面的规范。
要想悲剧不再重演,最重要的还是游客要有安全意识。一个野生景区,即便别人说得再好,自己也要多方查询之后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风险。再退一步,即便没有意识到安全隐患,面对围栏、标语与工作人员劝离也该及时离开,不该有侥幸心理。游客不听劝离,本质上是安全意识淡薄。另外,人们也要主动了解一些逃生知识,比如遇到洪水、火灾、泥石流等灾害如何应对,关键时刻能有大用。安全是根弦,需要时刻绷紧。
近年来,“驴友”被困的新闻也屡见不鲜。5月,太原22名驴友被困崛围山,民警、消防与蓝天救援队连夜施救;前几天,广东河源5名驴友被困深山,消防搜救8小时成功营救;同样是近日,四川什邡4名女驴友深山迷路被困,当地警方组织30余人冒夜雨进山搜救……户外旅游方兴未艾,可以身涉险不仅是对自己,也是对家人与救援人员的不负责。悲剧不能一再重演,希望多方携手努力,杜绝野生网红景点的风险隐患。
作者:郭振
相关报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