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两江评 | 让七夕的传统文化绽放出时代风采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七夕节在我国不仅仅代表“爱情”,还代表优秀的传统文化。事实上,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七夕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
七夕节起源于我国的上古时代,普及于西汉时期,鼎盛于宋代,是由星宿崇拜逐渐衍化而来的。又因有着牛郎与织女的美好爱情传说,虽然历经千古,却依然不朽。是的,人生海海,爱是这个世界最曼妙的风景,而爱情则更是人生长河中最为绮丽的鹊桥。在我们每个人的感情世界当中,亲情、友情、爱情总是那么美好,让人充满希冀。为此,在历经千百年绵延发展之后,七夕节便成为了一个象征爱情的永恒节日,故而也成为了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
“葡萄架下,秋风徐徐,几个孩童围着一个老人仰望星空,倾听天河里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脉脉私语的神话故事……”这样的场景尽管对于我们每个当代人而言,成为一种久远且古老的记忆。但每到这一天,还是会有很多年轻人,彼此围坐在一起,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祈福许愿,期待自己也能够遇到和牛郎织女一样的美好爱情。
事实上,七夕节的传统文化魅力还有很多,诸如“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晒书晒衣”等。“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直到今天,这些民谣依然耳熟能详。放眼当下,每当七夕节来临之际,总有一些商家会主动挖掘“七夕爱情”的底蕴,组织相亲活动,热销红玫瑰、巧克力,让浓浓七夕节氛围更足。
作为我国重要传统节日之一的七夕节,要想具有更为强大的生命力,既在于对于传统文化的一份坚守,也在于现代文化和生活元素的有机融入。在传承发扬“七夕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各地各部门还需牢牢坚持古为今用、立足历史、推陈出新。为传统佳节植入更多的“时代元素”,让“七夕文化”的时代感更强。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就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又逢七夕节,我们还需涵养奋斗情怀,以充沛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并结合时代要求,让中华文化绽放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作者:吕海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