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两江评 | 守护民族瑰宝 赓续文明血脉
文物是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是历史文化的记忆,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地评线】两江评 | 守护民族瑰宝 赓续文明血脉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07-26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文物工作开拓进取,取得了历史性成效。

文物是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是历史文化的记忆,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文物和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指引广大文物工作者守正创新、开拓进取,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推动文物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获得新成就。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资料图

守护民族瑰宝,文物保护工作活力不断迸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等相继印发,为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供政策指引;出台《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长城保护总体规划》等,为相关文物保护提供具体指导;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和长城、石窟寺等专项调查;建成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库,加强博物馆藏品征集管理;实施国有馆藏珍贵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十三五”期间完成6.2万件/套国有馆藏珍贵文物修复保护;正定古城、山西南部早期建筑、莫高窟、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延安革命旧址群等一大批重大文物保护工程相继竣工,抢救保护在地震、台风、洪灾等重大自然灾害中受损文物,启动实施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试点;馆藏珍贵文物保护修复取得重要进展,全国博物馆数量增长60%,500多万件套藏品数据信息全民共享……凝聚各方力量和智慧,构建起文物保护事业的崭新格局。

深化交流互鉴,文物外交国际合作更加深入。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文物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最直观的、物质性和可视性载体,推动文物外交、让文物活起来,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打破交往壁垒。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文物出入境展览十分频繁,展出地域实现突破,策展模式有所创新,社会反响超出预期,成为推动文明对话、促进民心相通的“解码器”。与此同时,我国积极参与世界文化遗产国际治理和国际保护行动,开展联合考古,将“中国经验”分享给国际社会,为世界文物保护利用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为世界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文化遗产国际合作的中坚力量。十年来,我国文物进出境展览达500余项,赴沙特等24个国家实施44项联合考古项目,大运河、长城保护获得国际社会高度赞誉,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深入推进、阶段性成果丰硕……中华文化正以自信开放的姿态走出去,与世界各国交流互鉴,携手同行。

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兴则国运兴。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揆诸现实,新时代的中国,文物事业活力迸发、前景广阔。文物保护水平全面提升,文物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得到更好挖掘阐释,革命文物保护管理运用体系基本健全……《“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全面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利用,并作出相关部署,将有力推动我国实现从文物资源大国向文物保护利用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充分发挥文物资源价值作用,让古老文脉在赓续传承中弘扬光大,让中华文明在时代发展中彰显强大的生命力,就能激发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照亮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征程。

作者:北鸣(渝北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地评线】两江评 | 守护民族瑰宝 赓续文明血脉

2022-07-26 18:31:26 来源: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文物工作开拓进取,取得了历史性成效。

文物是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是历史文化的记忆,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文物和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指引广大文物工作者守正创新、开拓进取,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推动文物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获得新成就。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资料图

守护民族瑰宝,文物保护工作活力不断迸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等相继印发,为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提供政策指引;出台《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长城保护总体规划》等,为相关文物保护提供具体指导;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和长城、石窟寺等专项调查;建成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库,加强博物馆藏品征集管理;实施国有馆藏珍贵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十三五”期间完成6.2万件/套国有馆藏珍贵文物修复保护;正定古城、山西南部早期建筑、莫高窟、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延安革命旧址群等一大批重大文物保护工程相继竣工,抢救保护在地震、台风、洪灾等重大自然灾害中受损文物,启动实施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试点;馆藏珍贵文物保护修复取得重要进展,全国博物馆数量增长60%,500多万件套藏品数据信息全民共享……凝聚各方力量和智慧,构建起文物保护事业的崭新格局。

深化交流互鉴,文物外交国际合作更加深入。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文物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最直观的、物质性和可视性载体,推动文物外交、让文物活起来,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打破交往壁垒。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文物出入境展览十分频繁,展出地域实现突破,策展模式有所创新,社会反响超出预期,成为推动文明对话、促进民心相通的“解码器”。与此同时,我国积极参与世界文化遗产国际治理和国际保护行动,开展联合考古,将“中国经验”分享给国际社会,为世界文物保护利用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为世界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文化遗产国际合作的中坚力量。十年来,我国文物进出境展览达500余项,赴沙特等24个国家实施44项联合考古项目,大运河、长城保护获得国际社会高度赞誉,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深入推进、阶段性成果丰硕……中华文化正以自信开放的姿态走出去,与世界各国交流互鉴,携手同行。

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兴则国运兴。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揆诸现实,新时代的中国,文物事业活力迸发、前景广阔。文物保护水平全面提升,文物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得到更好挖掘阐释,革命文物保护管理运用体系基本健全……《“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全面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利用,并作出相关部署,将有力推动我国实现从文物资源大国向文物保护利用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充分发挥文物资源价值作用,让古老文脉在赓续传承中弘扬光大,让中华文明在时代发展中彰显强大的生命力,就能激发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照亮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征程。

作者:北鸣(渝北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茜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