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两江评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铺展美丽中国新画卷
生态兴则文明兴。

【地评线】两江评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铺展美丽中国新画卷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06-05

我国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10年来,累计造林种草11.73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2.68个百分点,达到23.04%;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净增13.75亿吨,达到92亿吨。林草资源总体呈现数量持续增加、质量稳步提高、功能不断增强的发展态势,为维护生态安全、增添民生福祉、促进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系统谋划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放眼神州大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从蓝图变为现实。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大规模开展PM2.5治理的发展中国家,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到87.5%;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长江保护修复、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持续推进,河湖长制全国推行,2021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提升到84.9%,比2015年上升18.9个百分点;全国动员、全民参与,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森林覆盖率提高2.68个百分点,达23.04%;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净增13.75亿吨,达92亿吨;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双增长”,中国成为近20年来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一幅天更蓝、水更清、万物更加生机盎然的美丽中国画卷在神州大地上徐徐铺展。

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不懈、奋发有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质量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同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相比,都还有较大差距。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当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我们一定能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作者:清风(江北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地评线】两江评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铺展美丽中国新画卷

2022-06-05 06:00:00 来源:

我国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10年来,累计造林种草11.73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2.68个百分点,达到23.04%;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净增13.75亿吨,达到92亿吨。林草资源总体呈现数量持续增加、质量稳步提高、功能不断增强的发展态势,为维护生态安全、增添民生福祉、促进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系统谋划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放眼神州大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从蓝图变为现实。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大规模开展PM2.5治理的发展中国家,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到87.5%;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长江保护修复、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持续推进,河湖长制全国推行,2021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提升到84.9%,比2015年上升18.9个百分点;全国动员、全民参与,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森林覆盖率提高2.68个百分点,达23.04%;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净增13.75亿吨,达92亿吨;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双增长”,中国成为近20年来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一幅天更蓝、水更清、万物更加生机盎然的美丽中国画卷在神州大地上徐徐铺展。

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不懈、奋发有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质量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同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相比,都还有较大差距。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当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我们一定能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作者:清风(江北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刘艳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