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两江评 | 书写防沙治沙优秀答卷 树立全球荒漠生态治理标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一幅幅“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的大美图景,徐徐铺展。目前,中国已成功遏制荒漠化扩展态势,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分别以年均2424平方公里、1980平方公里的速度持续缩减,沙区生态状况整体好转,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荒漠化是全球性的重大生态问题,也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是世界上荒漠化、沙化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在宁夏灵武,王有德带领职工植树造林六十万亩,有效阻止了毛乌素沙漠南移和西扩;在塞罕坝机械林场,三代务林人浇灌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海;在甘肃张掖,以沙区生态建设为基础,以节水灌溉为前提,发展沙区林果产业;在西藏山南,近年来引进企业,采取“生态治沙+产业发展+带动增收”模式,在雅鲁藏布江北岸实施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带动就业超过1000人……中国大地上,昔日黄沙正换上新颜。
书写防沙治沙优秀中国答卷。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近年来,我国防沙治沙加强依法依规和科学防治,按照《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体系,推进防沙治沙改革,强化目标责任考核,提高预测预报水平,着力推进重点工程和项目建设。自2004年以来,我国连续3个监测期实现了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呈现整体遏制、持续缩减、功能增强、成效明显的良好态势。十三五”期间,我国荒漠生态系统保护和荒漠化治理成效显著,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1097.8万公顷。近日发布的《2021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2021年全国完成造林360万公顷,种草改良草原306.67万公顷,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144万公顷。中国气象局发布的《2021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显示,2021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为2000年来最好,全国草原产草量达2000年以来最高,北方荒漠化区大部地表生态持续向好。
树立全球荒漠生态治理标杆。防治荒漠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从1995年提交第一个国家履约行动方案到2017年成功举办《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COP13),中国荒漠化防治工作成功实现了“三级跳”,由最初的跟跑、并跑到国际领先的新局面,为世界各地提供可借鉴的治沙模式。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防沙治沙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轨道,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将防沙治沙专门立法的国家,这在世界防沙治沙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实践。20多年来,《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11-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等政策文件,科学有效指导防沙治沙以及沙化地区的植被保护与修复工作,树立了库布其、塞罕坝等一批国际瞩目的典型治理样板,创造了“绿进沙退”“绿富同兴”的治理模式。
防沙治沙,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全面落实封禁保护修复制度,强化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和国家沙漠公园建设,建立荒漠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促进荒漠植被休养生息,巩固荒漠化防治成果。同时,将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理念,构建沙区种养加产供销、农文旅一体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未来,一个负责任的中国将成为全球荒漠化防治事业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作者:纵横四方(渝北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