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两江评 | 用好现代农业化 推动乡村新振兴
近年来,重庆的现代农业化发展成绩引人瞩目。

【地评线】两江评 | 用好现代农业化 推动乡村新振兴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04-08

4月,全国各地农村都呈现出万物勃发的生机景象,春耕的有序进行让全国人民的粮食袋子有了底气。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科技逐渐发达的今天,中国已经逐步走向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道路,大规模机械化种植让粮食作物形成了产业链条,各地不同的食物也通过高科技保鲜技术走向全国人民的餐桌,现代化农业发展也有力地促进了各地的乡村振兴,为奋进乡村新时代注入了崭新活力。

近年来,重庆的现代农业化发展成绩引人瞩目,今年3月,重庆潼南区、荣昌区已成功入选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名单,为重庆实现农业科技现代化新机制新模式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过去,因受地理环境限制,重庆山区丘陵占98%,1亩以下耕地占80%以上,耕地资源的限制与分散让重庆农业只能依靠技术创新来带动生产。现在,随着重庆各区县通过引入适宜农业品种、整合科技资源配置、完善产业链供应链等方式,逐渐放开农业市场机制,吸引了大量资金、技术,加快了农业创新的速度;并且各区县也投入更多科技人才、科研机构、创新中心,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发展高品质高质量的农业道路打下有力基础。

搭建技术平台,推动产业发展。要让农产品在保数量的基础上提高质量,并且还要发展当地产品多样化,搭建技术创新的平台是必须的。目前全国各地的春耕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并且在疫情的影响下,各地农产品的生产与外销出现了问题,这就需要当地政府积极地为农户想出路、寻办法。首先要从技术层面上解决农产品的产量、品质以及病虫害等问题,让更多农技专家走入田间地头,为农户解决当下实际问题,形成技术应对机制,才能整合更多农业资源延长产业链条。

保障粮食生产,攻克技术难关。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要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在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基础上取得粮油等重点领域技术突破。在我国每年粮食需求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要让技术创新激发土地活力,并且解决不同区域、环境、气候等技术难题,帮助农民做好田地管理,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农产品生产从增产导向到提质导向。

加快试点先行,创新智慧农业。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强化农业科技和技术装备,建设智慧农业。这就要依托各省市独特的气候特征、地理优势及产业资源,将值得借鉴与发展的农业模式进行试点推广,同时抓住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浪潮,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走出符合实际的智慧农业发展道路;并且在试点推广的过程中保持循序渐进,要将当地成功的农业案例进行宣传,让智慧技术应用立足国情农情,在此基础上加大研发力度才能将优秀的农业试点做到示范先行,为其他地区农业发展探索提供成功经验。

聚焦人才培养,凸显科研力量。在农业技术的发展上,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就需要科研、教学、销售等多方面人才进行资源整合,将问题直接化解在土地里,让更优质的农业产品走向全国。对于农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各地政府对农业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进行人才挖掘,启动建设更多优质农业项目,保障农业平台的吸引力度,聚焦更多农业人才投身进入乡村振兴的步伐当中;同时还需要不断强化市场选人用人机制,加大对农业人才的收入分配激励,激发他们的科技创新潜能,更好为当地农业服务。

作者:孔雯莉(大渡口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地评线】两江评 | 用好现代农业化 推动乡村新振兴

2022-04-08 06:00:00 来源:

4月,全国各地农村都呈现出万物勃发的生机景象,春耕的有序进行让全国人民的粮食袋子有了底气。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科技逐渐发达的今天,中国已经逐步走向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道路,大规模机械化种植让粮食作物形成了产业链条,各地不同的食物也通过高科技保鲜技术走向全国人民的餐桌,现代化农业发展也有力地促进了各地的乡村振兴,为奋进乡村新时代注入了崭新活力。

近年来,重庆的现代农业化发展成绩引人瞩目,今年3月,重庆潼南区、荣昌区已成功入选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名单,为重庆实现农业科技现代化新机制新模式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过去,因受地理环境限制,重庆山区丘陵占98%,1亩以下耕地占80%以上,耕地资源的限制与分散让重庆农业只能依靠技术创新来带动生产。现在,随着重庆各区县通过引入适宜农业品种、整合科技资源配置、完善产业链供应链等方式,逐渐放开农业市场机制,吸引了大量资金、技术,加快了农业创新的速度;并且各区县也投入更多科技人才、科研机构、创新中心,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发展高品质高质量的农业道路打下有力基础。

搭建技术平台,推动产业发展。要让农产品在保数量的基础上提高质量,并且还要发展当地产品多样化,搭建技术创新的平台是必须的。目前全国各地的春耕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并且在疫情的影响下,各地农产品的生产与外销出现了问题,这就需要当地政府积极地为农户想出路、寻办法。首先要从技术层面上解决农产品的产量、品质以及病虫害等问题,让更多农技专家走入田间地头,为农户解决当下实际问题,形成技术应对机制,才能整合更多农业资源延长产业链条。

保障粮食生产,攻克技术难关。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要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在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基础上取得粮油等重点领域技术突破。在我国每年粮食需求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要让技术创新激发土地活力,并且解决不同区域、环境、气候等技术难题,帮助农民做好田地管理,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农产品生产从增产导向到提质导向。

加快试点先行,创新智慧农业。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强化农业科技和技术装备,建设智慧农业。这就要依托各省市独特的气候特征、地理优势及产业资源,将值得借鉴与发展的农业模式进行试点推广,同时抓住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浪潮,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走出符合实际的智慧农业发展道路;并且在试点推广的过程中保持循序渐进,要将当地成功的农业案例进行宣传,让智慧技术应用立足国情农情,在此基础上加大研发力度才能将优秀的农业试点做到示范先行,为其他地区农业发展探索提供成功经验。

聚焦人才培养,凸显科研力量。在农业技术的发展上,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就需要科研、教学、销售等多方面人才进行资源整合,将问题直接化解在土地里,让更优质的农业产品走向全国。对于农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各地政府对农业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进行人才挖掘,启动建设更多优质农业项目,保障农业平台的吸引力度,聚焦更多农业人才投身进入乡村振兴的步伐当中;同时还需要不断强化市场选人用人机制,加大对农业人才的收入分配激励,激发他们的科技创新潜能,更好为当地农业服务。

作者:孔雯莉(大渡口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茜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