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两江评 | 老小区“改”出幸福感
据悉,自2018年以来,重庆累计启动老旧小区改造2600多个、惠及居民68万多户,让一些老旧小区变身宜居、潮流小区,改出了群众得实惠、城市有提升的多赢效果。党员干部和群众共同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全过程,真正将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老旧小区改造,要将昔日的难点变为今日的亮点。
党中央一再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以民生需求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坚持人民群众在哪里,民生需求在哪里,党的关怀就覆盖到哪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过程,就是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不断增强不断厚实的过程,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当前,一些城市的小区由于建成年代较早,难免存在街老、院老、房老、设施老、生活环境差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品质。基层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切实以居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真正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结合地域文化和院落实际,一院一品地个性化改造老旧小区,将设施老旧、缺乏养老和生活服务配套、绿地、文体、停车设施等问题都处理好,才能把老旧小区群众的愁楚情绪变为阳光笑容。
老旧小区改造,要将昔日的冰点变为今日的热点。
“十四五”期间,我国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客观地说,老旧小区改造,生活其中的居民是受益者,更应该是参与者。基层党委政府要多听群众的意见,紧紧围绕“改得快、改得好、改得满意”这一目标,切实将民主协商贯穿于改造全过程,使居民从原本不关心小区建设的“局外人”,变成为小区建设贡献力量的“主人翁”。还要注意化解极少数居民的不良情绪,真正使改造项目“接地气、切民生”,特别是要通过小而美的设计推动垃圾分类、旧楼加装电梯、立体停车位、公共充电桩等公益性设施设备建设,让改造工作更方便、更舒心,让一批老旧小区都成为“转角有惊喜”的地方。
老旧小区改造,要将昔日的痛点变为今日的沸点。
将老旧小区改造列入民生实事工程,在改善居民住房条件的同时,也将提升城市形象。在改造过程中,尊重居民习惯,结合小区实际,一方面能够精准锁定群众最关心、最急迫的问题,真正通过改造解决居民生活的“痛点”;另一方面也能凝聚各方智慧,让改造持续运转起来,方便改造完成后的管理维护,最终取得一改多赢效果。根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的测算,全国老旧小区面积约为100亿平方米,坚持共建、共治、共享,下大力气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提升,将不断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精气神”,赢得最大社会效益。
作者:肖水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