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成渝共同发力 初现喜人成效
12月21日,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调发展中心首次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指数》。数据显示,2020年,重庆和四川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占比分别从2019年的69969.6亿元、7.12%提升至73601.6亿元、7.27%,发展势头良好,“两中心、两高地”正逐渐形成。从对比的数据可以看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各方面成效已初步显现。
唱响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助推全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努力构建中国全方位立体开放的新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关键是要形成优势互补,整合做大做强方方面面的体量,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举措。一年多来,成渝地区牢记使命和担当、努力相向而行,为推动服务国家战略大局的能力再上新台阶作出了新贡献。根据《指数》报告显示,在经济方面,重庆和四川不仅2020年的经济总量、全国占比有所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全国占比增加了0.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0.01,社零总额全国占增长了0.24%,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与全国平均水平之比则下降了0.01。
功能互补,融合互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围绕产业体系和城市群,以科创和人才交流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抓手,打破和跨越行政边界,推动了成渝城市间产学研用资源整合,促进了成渝区域产业的集群网络式发展。一年多来,成渝地区以“一城多园”模式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推动了两江新区与天府新区等重点园区全面对接,合力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不断加快推动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根据《指数》报告显示,在科技创新方面,重庆和四川2019年R&D经费支出为1340.52亿元、在全国占比增加了0.4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也增长1.9万人;国家重点实验室增加了2个;高新技术企业则增加了3566个。
同处盆地,放眼全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连接位置,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其所处的区位优势突出。向西,成渝利用中欧班列打开通往欧洲的大门;向南,成渝经由西部路海新通道触达东南亚市场;向西南,成渝通过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进入南亚市场,打开内陆开放的新方向。一年多来,成渝地区采用“枢纽集散+干线直达+多式联运”模式,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把中国内陆腹地与全球经济活跃区紧密地串联起来,构建起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高效大通道。根据《指数》报告显示,改革开放方面,重庆和四川货物进出口总额2020年增加至13924亿元、增长幅度为0.82%;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在全国占比提升至4977列、增长幅度为2.72%;外商投资企业法人单位也增加了593家。
经过一年来的融合发展,特别是在疫情影响的大背景下,成渝两地都取得了诸多可人的成绩,为成渝两地的深度合作实现了开门大吉,也为成渝下一步发展提供了经验和信心。
作者:肖水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