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年中指标数据亮眼 经济发展企稳向好
2021年是“十四五”计划开局之年,也是后疫情时代的首个经济复苏之年,本年度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情况事关中国高质量发展大局。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年中指标数据亮眼 经济发展企稳向好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8-02

2021年是“十四五”计划开局之年,也是后疫情时代的首个经济复苏之年,本年度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情况事关中国高质量发展大局。在近期,中央各部委陆续发布了各行业领域年中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夏粮丰收、“深海一号”正式投产……各行各业均有喜讯捷报传来,而这些振奋人心的消息共同汇聚成了中国经济稳中加固、进中向好的强烈讯息,进一步增强了市场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坚定信心。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国家保持长治久安、和谐稳定的首要前提。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一直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着力发展国民经济,大力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最终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制造业强国。也正因为对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高度重视,中国才能够建立世所罕见的完整工业体系,并极大增强国民经济的韧性与抗风险能力。中国经济才能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猛烈冲击下,迅速调整供给、拉升需求,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快速进入到经济复苏阶段。年中经济发展指标数据的亮眼,更加突出了中国经济长期平稳向好的发展趋势,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投资风向标。

优化服务,减税降费提升市场活力。在全球经济萧条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却做到了经济增长,这得益于国家对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并不断通过市场体制改革释放改革红利。提高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加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力度、将个体工商户纳入优惠政策范围……国家立足于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发展现状,因势利导出台了“一篮子”企业支持政策,从政务服务、税收减免、行业补助等各方面对市场主体进行激励,重点扶持新能源、5G等新兴产业市场主体,帮助了一大批市场主体度过疫情难关,稳住了国民经济基本盘。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我国法人单位数首次突破3000万个,同比增长16.6%;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

内需增加,国内消费承担发展主力。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中国便将扩大内需消费,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后疫情时代,中国针对世界经济普遍萧条,国际贸易增长疲软的经济形势,针对性地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新格局,进一步突出了内需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在前期受抑制的消费需求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同时疫情导致的消费需求跨国流动受阻,原本应外流的部分消费需求如出国旅游、购买国外产品等,纷纷选择国内消费,出现了出口转内销的现象,进一步增强了国内的消费动力,夯实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作用。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2021年上半年餐饮消费规模已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1.7%,拉动经济增长约7.8个百分点。

投资拉动,宏观调控夯实增长动力。强而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之一。在疫情导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急剧上升之时,国家针对性制定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成为了国民经济企稳向好并有序复苏的关键助力之一。尤其是聚焦“两新一重”和短板弱项,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财政政策,在持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通过增加投资拉动了相关产业的有效需求,激发了国民经济复苏动力。立足于新基建、弱势产业、新兴产业的公共投资的增加也必将产生 “溢出效应”,从而在“挤入效应”的作用下带动民间投资增长,形成经济复苏增长的良性循环。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我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高于全部投资6.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3.5%,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9.2%,拉动经济增长约2.4个百分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经济体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需要闯过一个又一个险坡暗坑,战胜不可计数的“灰犀牛”“黑天鹅”,否则就会陷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年中经济数据无疑表明,中国不仅有信心彻底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更可以化危为机地走出更加稳健的发展步伐。

作者:龚敬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年中指标数据亮眼 经济发展企稳向好

2021-08-02 16:21:30 来源:

2021年是“十四五”计划开局之年,也是后疫情时代的首个经济复苏之年,本年度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情况事关中国高质量发展大局。在近期,中央各部委陆续发布了各行业领域年中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夏粮丰收、“深海一号”正式投产……各行各业均有喜讯捷报传来,而这些振奋人心的消息共同汇聚成了中国经济稳中加固、进中向好的强烈讯息,进一步增强了市场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坚定信心。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国家保持长治久安、和谐稳定的首要前提。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一直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着力发展国民经济,大力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最终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制造业强国。也正因为对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高度重视,中国才能够建立世所罕见的完整工业体系,并极大增强国民经济的韧性与抗风险能力。中国经济才能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猛烈冲击下,迅速调整供给、拉升需求,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快速进入到经济复苏阶段。年中经济发展指标数据的亮眼,更加突出了中国经济长期平稳向好的发展趋势,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投资风向标。

优化服务,减税降费提升市场活力。在全球经济萧条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却做到了经济增长,这得益于国家对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并不断通过市场体制改革释放改革红利。提高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加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力度、将个体工商户纳入优惠政策范围……国家立足于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发展现状,因势利导出台了“一篮子”企业支持政策,从政务服务、税收减免、行业补助等各方面对市场主体进行激励,重点扶持新能源、5G等新兴产业市场主体,帮助了一大批市场主体度过疫情难关,稳住了国民经济基本盘。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我国法人单位数首次突破3000万个,同比增长16.6%;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

内需增加,国内消费承担发展主力。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中国便将扩大内需消费,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后疫情时代,中国针对世界经济普遍萧条,国际贸易增长疲软的经济形势,针对性地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新格局,进一步突出了内需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在前期受抑制的消费需求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同时疫情导致的消费需求跨国流动受阻,原本应外流的部分消费需求如出国旅游、购买国外产品等,纷纷选择国内消费,出现了出口转内销的现象,进一步增强了国内的消费动力,夯实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作用。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2021年上半年餐饮消费规模已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1.7%,拉动经济增长约7.8个百分点。

投资拉动,宏观调控夯实增长动力。强而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之一。在疫情导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急剧上升之时,国家针对性制定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成为了国民经济企稳向好并有序复苏的关键助力之一。尤其是聚焦“两新一重”和短板弱项,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财政政策,在持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通过增加投资拉动了相关产业的有效需求,激发了国民经济复苏动力。立足于新基建、弱势产业、新兴产业的公共投资的增加也必将产生 “溢出效应”,从而在“挤入效应”的作用下带动民间投资增长,形成经济复苏增长的良性循环。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我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高于全部投资6.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3.5%,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9.2%,拉动经济增长约2.4个百分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经济体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需要闯过一个又一个险坡暗坑,战胜不可计数的“灰犀牛”“黑天鹅”,否则就会陷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年中经济数据无疑表明,中国不仅有信心彻底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更可以化危为机地走出更加稳健的发展步伐。

作者:龚敬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