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保护高铁”进一步成为全民共识
为规范高速铁路沿线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秩序,加强高速铁路安全防护,确保高速铁路安全畅通,近日,济宁市出台了《高速铁路沿线安全控制红线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明确划定高铁沿线安全控制红线。
高铁沿线安全控制红线共分三条:煤矿开采控制红线,露天开采矿产资源控制红线以及地下水开采控制红线。通过制定详细的相关规定来规定高铁沿线安全控制的相关范围,为今后保障高铁运行秩序奠定法律基础。
其实,作为“资源大市”,山东省济宁市对包括高速公路以及其他相关基础设施保护规定的出台已经不是第一次。不过,就高铁这一项而专门制定管理办法来进行规范与指导,确保资源开采过程中高铁的安全防护在全国范围内也是首次。这种做法无疑给其他地方作出了良好示范,并对进一步深化、强化我国各地方对高铁的保护措施与意识起到了引导作用。
众所周知,高铁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性运输资源,现如今已经成为各个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其不可忽视的经济拉动作用以及战略资源运输功能让高铁的发展日益成为人们眼中的“香饽饽”。同时,因高铁的种种特性,又让它的运营环境相当“脆弱”,像是地基的沉降、沿线小概率的安全隐患等等,都会给高铁的正常运营带来种种不可预知的麻烦。因此,加强对高铁的安全管理,特别是对沿线区域的相关安全措施,是目前保护高铁、重视高铁安全的重要工作。所以,自2017年起,我国不少省、市、自治区开始陆续出台相关措施与管理办法,其目的就是在现有基础上,把高铁沿线的安全管理进一步得到加强和提高,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重视高铁、爱护高铁的风气。
也就是在同一年,央视的“焦点访谈”栏目重点报道了关于京沪高铁沿线的“乱象”。像是私搭乱建,像是侵占高铁沿线的安全区域,像是涵洞、过水桥等设施遭到威胁或者破坏等等,这些现象令人触目惊心,显示着高铁沿线治理工作的刻不容缓。自那时起,从铁路到有关部门再到各地方政府掀起了关于“京沪高铁沿线治理工作”的高潮,经过半年左右的紧张推进,京沪高铁沿线的乱象和相关违法案件得到了基本控制和治理。同时,在此基础上,全国其他高铁沿线也陆续进入了集中治理阶段。各地方、各省市因地制宜,也陆续出台各种相关法律规定来规范高铁安全防护工作,在制度层面为高铁的安全工作加上一把“锁”。
现如今,乘坐高铁已经成为人们主要出行方式之一,随着越来越多高铁线的投产,高铁网络也已成为我国的重要的基础性交通资产。进一步重视高铁的发展以及对高铁的保护等工作也会在现阶段和未来成为长时间工作。这项工作不仅需要地方政府与相关单位的合作,也更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让人们进一步“认识高铁”、“了解高铁”,学会如何爱护高铁、保护高铁,知道“红线”在什么地方,知道哪些是不可逾越的界限。这些,恐怕是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后更需要进一步深化的工作。
(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