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静中取闹”的元宵
莫道春节“冷”,也莫说元宵“静”,“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待到春暖花开日,家国团圆共举杯。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静中取闹”的元宵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2-21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唐代诗人苏味道描绘了元宵节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宋代词人辛弃疾道尽了民间闹元宵的欢腾与喜悦。

在漫漫的历史文化长河里,“闹元宵”早已成为了我国传统节日中经典的文化符号。

而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发生,去年元宵节被人们视为“史上最冷清”,而今年的元宵节也注定比不上往年的“闹”劲儿。相反,更多的人选择了以居家、就地过年、过网络节日等方式来完成从个人到家庭到国家的坚守。

看人们如何度过传统节日,是洞察一个民族的气质与精神的最好窗口。而家国情怀与爱国主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不聚集、戴口罩”“不乱跑,不添乱”它出现在每个大街小巷的标语里;它出现在每个坚守岗位的抗疫战士的脸上;它出现在响应国家号召就地过年、居家过年的每个家庭的心里。它始于平凡、见于细微,让这个元宵节看似“外冷”,实则“内热”。

由“闹”至“静”,元宵佳节的内核依旧。“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场景虽不在,但依旧月光皎洁,依旧灯火阑珊,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团圆的民族,“团圆”不仅仅是元宵佳节的关键词,几乎所有民俗文化的节日中也大都寓含着对团圆的美好向往。今年元宵节不再“闹”,恰恰是对“团圆”的最好守护。

莫道春节“冷”,也莫说元宵“静”,“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待到春暖花开日,家国团圆共举杯。

作者:何昌泽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静中取闹”的元宵

2021-02-21 09:18:21 来源: 0 条评论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唐代诗人苏味道描绘了元宵节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宋代词人辛弃疾道尽了民间闹元宵的欢腾与喜悦。

在漫漫的历史文化长河里,“闹元宵”早已成为了我国传统节日中经典的文化符号。

而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发生,去年元宵节被人们视为“史上最冷清”,而今年的元宵节也注定比不上往年的“闹”劲儿。相反,更多的人选择了以居家、就地过年、过网络节日等方式来完成从个人到家庭到国家的坚守。

看人们如何度过传统节日,是洞察一个民族的气质与精神的最好窗口。而家国情怀与爱国主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不聚集、戴口罩”“不乱跑,不添乱”它出现在每个大街小巷的标语里;它出现在每个坚守岗位的抗疫战士的脸上;它出现在响应国家号召就地过年、居家过年的每个家庭的心里。它始于平凡、见于细微,让这个元宵节看似“外冷”,实则“内热”。

由“闹”至“静”,元宵佳节的内核依旧。“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场景虽不在,但依旧月光皎洁,依旧灯火阑珊,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团圆的民族,“团圆”不仅仅是元宵佳节的关键词,几乎所有民俗文化的节日中也大都寓含着对团圆的美好向往。今年元宵节不再“闹”,恰恰是对“团圆”的最好守护。

莫道春节“冷”,也莫说元宵“静”,“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待到春暖花开日,家国团圆共举杯。

作者:何昌泽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