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暴戾之气冲破法律和道德的“双重底线”
2月16日下午,由哈尔滨西开往北京朝阳站的G916次列车缓缓进站,站台上,北京铁路公安处星火站派出所的民警早已等候多时。稍后,一名男乘客由列车乘警带下车移交给等候的民警。据悉,该男子不仅在列车上吸烟,还动手殴打乘警,目前因涉嫌妨害公务已被北京铁路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看到这则新闻,笔者对吸烟打人男子的行为感到气愤和不耻,在现今社会,高铁禁烟已成为公众的共识,因在高铁吸烟被阻止,并大大出手,气焰之嚣张闻所未闻,前所未见,说到底,这是一种暴戾之气。
我们在火车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某些人躺在坐席上睡觉不给其他旅客让座而大动肝火;拥挤的车厢稍有摩擦就恶语相向,甚至大动干戈;车门口不排队乘车可能引发口水战,甚至还会导致骂战升级。这些随处可见的、表面看起来或许是不起眼的小摩擦、小纠纷若稍稍失控,也可能引发极为严重的后果。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体系不断向纵深推进和民法典的实施颁布,我国已然成为文明社会的典范,然而,在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走极端、用暴力,从来都不是受到认可、值得鼓励的解决问题方式,让他人承受不良后果,更是不可容忍的。戾气带来的社会伤害,已经突破了法律和道德的双重底线,冲击着公序良俗,如果放任纵容、听之任之,将会导致极端思维盛行、暴力行为泛滥的破窗效应”。这些个案,在纷繁复杂的中国文明社会中,虽然是极少数,但其负面影响却是不可小视的。
笔者认为,文明社会不能容忍暴戾之气,否则今天打在别人身上的拳头,扎在别人身上的刀子,压在别人身上的轮子,也许还会落到更多人身上。刹住暴戾之气,须多管齐下,一方面是法律应当让施暴者付出应有的违法成本,必须让暴戾之气成为过街老鼠。另一方面是在加强普法教育的同时,呼吁个别人员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环境和秩序,主动对个人行为进行规范。
(张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