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亮的“红星”
在蛮荒时间,民族之间的反复冲突,彝族人被汉人赶进了大凉山,在一百年前,两个民族之间还与邻为壑,相互提防。在长征期间,我们的红军被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赶进了大凉山。刘伯承元帅用共产党人的胸怀和气魄,打动了彝族人民,和头人小叶丹歃血为盟,打破了蒋介石假借民族矛盾坐收渔利的美梦。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就是成昆铁路,用;两千多名铁道兵牺牲的代价,打通了大凉山与外界的交通天堑,促进了民族整合。
七十年过去了,多少彝族人由此走出了大山,有多少人的命运由此改变。可一代代坚守在这里的铁路人,却因为一个坚定的信念,命运由此注定。阿西啊呷,值乘着国家制造的慢火车,执行着全国统一的规章制度,却在其中融入了彝族人的生活方式,营造了一个小社会。她虽然放弃了更好的工作环境以及提职加薪的机会,但在这个流动的社会,她获得了好多“官职”。她是“校长”,给学生们提供学习的空间;她是“工商局长”,帮助彝族老乡们做生意;她是“农业局长”,管理着猪、狗、鸡、羊。
阿西啊呷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日本的一个经典电影《铁路人》,剧中高仓健扮演的铁路人,诠释了铁路人对这个行业的执着,让人感动深深。都说铁路是“大动脉”,一个个铁路人就是流淌在“动脉”里的“红细胞”。正是无数个阿西啊呷,才源源不断地把营养、能量输送到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搞乡村建设就是要让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起乡愁。在阿西啊呷和彝族老乡们欢乐的歌声中,我仿佛望到了山、看到了水,品味到了浓浓的乡愁。
好想去看看大凉山,尝尝清泉水,听听彝族歌,坐坐小慢车!
作者:魏雷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