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能化服务”看今年春运的“大不同”
牛年春运有新变。长三角铁路高质量发展,一项项“智慧”新服务登上春运舞台。旅客搭上驶向春天的列车,体验到了不一样的幸福回家路。
疫情下,春运又有了新变化。对于很多人来说,今年的春运和往年大不相同:疫情防控情势依然严峻,但是,为了保障乘客们的安全出行,防止疫情扩散所带来的各种潜在风险,人们到了火车站会看到很多各式各样的新事物。像是无人安检机、测温门、还有自动保洁机器人等等,很多乘客第一次见到,还不知道怎么使用,不过,有旁边的服务工作人员的指点,乘客们的安检以及测温等流程变得更加顺畅了。设置这些设施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减少人员接触和聚集,把病毒扩散的风险尽可能地降低。所以,才有人会说,随着越来越多智能化设备的出现,尽管是在车站这样的人流密集区,只要按照要求佩戴好口罩、勤洗手,也会出行得更加方便和安心。
事实上,经常乘坐火车的人会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出门越来越便捷,不光是列车跑得快了,原先种种不容易被“看到”的细节现如今也在快速而深刻地变化着。就拿买票这件事来说,仅在几年前的春运期间,车站售票大厅里人排长龙的现象还随处可见,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在北方,人们在冷冽的寒风里彻夜排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经历过的人对此都苦不堪言。随着越来越多的高铁运营投产,原先紧张的运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同时,在软件方面,铁路也在快速升级,像是12306的上线与服务完善,就极大的方便了人们订票和购票。现如今,人们只需要拿出手机,在APP上划几下就可以完成从订票、购票以及行程规划等一系列动作,根本就不用再去排队,也不用忍受排队与寒风之苦了。
而对于铁路方面来说,软件以及智能化管理的提升,则更是大大提升了运输效率。就拿指挥调度的智能化升级来说,原先的列车运行序列非常“古板”,一切的列车开行以及调整都必须要按照既有的运行图来进行,一点也差池不得。而运行图又必须要进行大量的人工计算,费时费力不说,而且列车运行效率也不高。自从智能化、大数据被引入调度系统之后,现如今很多铁路局都已经实现了“一日一图”。换句话说,列车怎么运行,运行多少,都由当天的客流量来决定。并且,在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系统的指挥下,即便是高速列车的追踪间隔也仅仅只有三分钟左右。这放在以前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
有人说,这些年铁路的变化是肉眼可见的,对于每一个经常出门的人都是感同身受的。硬件方面,高铁线越来越多,几百座城市现如今都被高铁紧密连接在一起,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安全,并且对比其他交通工具也更加舒适。同时,在软件服务方面,铁路几乎是每年都会迈上一个新台阶,智能化、数字化管理在影响着铁路系统的几乎每个流程,不管是在服务乘客方面,还是在铁路内部的管理、协调、统筹方面,甚至是列车与轨道系统的后勤、保养、维修方面,现在的智能化体系建设已经深入其中的各个细节。这些变化与进步不仅让铁路事业的发展呈现出“加速度”状态,并且在快速推动着社会高质量发展,人们的出行与生活也会此变得更加不一样。
(魏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