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补齐短板动能十足 铺展城乡融合发展新画卷
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城市乡村肩并肩、手拉手、大手拉小手,城乡融合发展动能十足,亿万农民群众必将持续共享城乡融合发展的丰硕成果。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补齐短板动能十足 铺展城乡融合发展新画卷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2-01

“十三五”以来,各地各部门坚持城乡统筹,着力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9年突破1.6万元,增速连续10年高于城镇居民,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实现100%通硬化路,行政村光纤和4G网络覆盖率超过98%……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一幅城乡融合发展的画卷正徐徐铺展开来。

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党中央着力重塑新型城乡关系,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显然,要把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从推动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产业发展融合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联通化、居民收入均衡化等方面入手,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基础设施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保障,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电、供暖、信息、广播电视、防洪和垃圾污水处理等,是保障生活便利、实现生活现代化的基本物质条件。显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内在要求。揆诸现实,近年来,我国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乡村,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档升级,不断实现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在城乡间“无缝连接”,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随着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和公共服务的全覆盖,将有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形成城乡融合与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体系真正的走向一体化,实现均等化。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消除城乡差别,真正实现城乡之间在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公平和均等,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体制机制障碍。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需要进一步深化城乡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础设施一体化等关键领域的改革,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更加健全,城乡居民在医疗保障、义务教育以及基本养老保险方面均实现了制度全覆盖。放眼当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2亿多农户领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基本完成,6亿多人确认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43.8万个村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改革,初步构建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乡村焕发新活力。

城市让乡村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这是我们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美好愿景,也是向着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动能不断积聚、条件更加充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城市乡村肩并肩、手拉手、大手拉小手,城乡融合发展动能十足,亿万农民群众必将持续共享城乡融合发展的丰硕成果。

作者: 邓卷卷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补齐短板动能十足 铺展城乡融合发展新画卷

2021-02-01 09:05:40 来源: 0 条评论

“十三五”以来,各地各部门坚持城乡统筹,着力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9年突破1.6万元,增速连续10年高于城镇居民,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实现100%通硬化路,行政村光纤和4G网络覆盖率超过98%……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一幅城乡融合发展的画卷正徐徐铺展开来。

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党中央着力重塑新型城乡关系,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显然,要把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从推动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产业发展融合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联通化、居民收入均衡化等方面入手,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基础设施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保障,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电、供暖、信息、广播电视、防洪和垃圾污水处理等,是保障生活便利、实现生活现代化的基本物质条件。显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内在要求。揆诸现实,近年来,我国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乡村,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档升级,不断实现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在城乡间“无缝连接”,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随着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和公共服务的全覆盖,将有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形成城乡融合与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体系真正的走向一体化,实现均等化。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消除城乡差别,真正实现城乡之间在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公平和均等,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体制机制障碍。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需要进一步深化城乡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础设施一体化等关键领域的改革,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更加健全,城乡居民在医疗保障、义务教育以及基本养老保险方面均实现了制度全覆盖。放眼当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2亿多农户领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基本完成,6亿多人确认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43.8万个村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改革,初步构建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乡村焕发新活力。

城市让乡村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这是我们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美好愿景,也是向着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动能不断积聚、条件更加充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城市乡村肩并肩、手拉手、大手拉小手,城乡融合发展动能十足,亿万农民群众必将持续共享城乡融合发展的丰硕成果。

作者: 邓卷卷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