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用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金字招牌” 助力遗产地灌区乡村振兴
灌溉工程遗产的保护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从集中力量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农”工作重心也将实现历史性转移。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用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金字招牌” 助力遗产地灌区乡村振兴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1-30

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一届执行理事会不久前宣布,中国申报的福建天宝陂、陕西龙首渠引洛古灌区、浙江白沙溪三十六堰、广东桑园围成功入选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达到23处,成为拥有遗产工程类型最丰富、分布范围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

灌溉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对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自2014年设立,旨在梳理世界灌溉文明发展脉络,促进灌溉工程遗产保护,总结传统灌溉工程优秀的治水智慧,为可持续灌溉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和启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必须是灌溉农业发展的里程碑,其工程设计、建设技术、工程规模、引水量、灌溉面积等领先于工程所处时代,在促进当地农业发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减少贫困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是灌溉大国,也是灌溉古国。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灌溉发展的历史与中华文明的历史同样悠久,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水利建设的国家之一,灌溉工程的建设发展伴随和支撑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特有的自然气候条件,使灌溉成为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历史上产生了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区域特色鲜明的灌溉工程,许多至今仍在发挥功能。目前,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几乎涵盖了灌溉工程的所有类型,是灌溉工程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新入选的4个灌溉工程,与我国此前入选的19个灌溉工程一样,有着独特的科技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发挥着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我国灌溉工程遗产在世界灌排界已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一张重要名片。诚如国际灌排委员会秘书长阿什温·潘迪亚所说,正如中国灌溉工程所展现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项目在其修建年代往往是创新或奇迹的代名词,为当代灌溉工程理论和发展提供了广泛助益和深刻启示。

灌溉工程遗产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保护灌溉工程遗产体系、挖掘传承区域特色水利历史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灌溉工程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对当今灌溉农业发展有巨大贡献和启发价值,一些遗产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天宝陂的修建使用卵石、条石等材料,就地取材,注重生态环保;从龙首渠开始的引洛灌溉注重运用淤卤压减的方式治理盐碱地,改善了区域生态;桑园围采用桑基鱼塘循环农业模式,促生了种桑养蚕、航运贸易、龙舟竞渡等活动,对当代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可以说,延续至今的灌溉工程遗产都是生态水利工程的经典范例,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申报与可持续保护利用为契机,深入挖掘并向世界展现中国灌溉历史文化,研究总结其科学技术、文化价值及管理经验,对助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灌溉工程遗产的保护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从集中力量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农”工作重心也将实现历史性转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推进,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传承成百上千年的灌溉工程遗产基本都有类似的生态特征,保护灌溉工程遗产不仅实现了灌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更能够从中汲取体系规划、结构材料、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历史经验,为现代生态水利发展提供借鉴。深入挖掘灌溉工程遗产历史文化,以渠系为脉整合串联灌区内各类文化旅游资源,推动全域旅游、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发展,发展灌区高品质特色农产品,发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文化品牌价值,就能为推动遗产灌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作者:阮儒茹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用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金字招牌” 助力遗产地灌区乡村振兴

2021-01-30 09:16:39 来源: 0 条评论

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一届执行理事会不久前宣布,中国申报的福建天宝陂、陕西龙首渠引洛古灌区、浙江白沙溪三十六堰、广东桑园围成功入选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达到23处,成为拥有遗产工程类型最丰富、分布范围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

灌溉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对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自2014年设立,旨在梳理世界灌溉文明发展脉络,促进灌溉工程遗产保护,总结传统灌溉工程优秀的治水智慧,为可持续灌溉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和启示。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必须是灌溉农业发展的里程碑,其工程设计、建设技术、工程规模、引水量、灌溉面积等领先于工程所处时代,在促进当地农业发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减少贫困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是灌溉大国,也是灌溉古国。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灌溉发展的历史与中华文明的历史同样悠久,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水利建设的国家之一,灌溉工程的建设发展伴随和支撑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特有的自然气候条件,使灌溉成为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历史上产生了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区域特色鲜明的灌溉工程,许多至今仍在发挥功能。目前,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几乎涵盖了灌溉工程的所有类型,是灌溉工程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新入选的4个灌溉工程,与我国此前入选的19个灌溉工程一样,有着独特的科技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发挥着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我国灌溉工程遗产在世界灌排界已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一张重要名片。诚如国际灌排委员会秘书长阿什温·潘迪亚所说,正如中国灌溉工程所展现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项目在其修建年代往往是创新或奇迹的代名词,为当代灌溉工程理论和发展提供了广泛助益和深刻启示。

灌溉工程遗产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保护灌溉工程遗产体系、挖掘传承区域特色水利历史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灌溉工程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对当今灌溉农业发展有巨大贡献和启发价值,一些遗产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天宝陂的修建使用卵石、条石等材料,就地取材,注重生态环保;从龙首渠开始的引洛灌溉注重运用淤卤压减的方式治理盐碱地,改善了区域生态;桑园围采用桑基鱼塘循环农业模式,促生了种桑养蚕、航运贸易、龙舟竞渡等活动,对当代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可以说,延续至今的灌溉工程遗产都是生态水利工程的经典范例,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申报与可持续保护利用为契机,深入挖掘并向世界展现中国灌溉历史文化,研究总结其科学技术、文化价值及管理经验,对助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灌溉工程遗产的保护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从集中力量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农”工作重心也将实现历史性转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推进,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传承成百上千年的灌溉工程遗产基本都有类似的生态特征,保护灌溉工程遗产不仅实现了灌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更能够从中汲取体系规划、结构材料、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历史经验,为现代生态水利发展提供借鉴。深入挖掘灌溉工程遗产历史文化,以渠系为脉整合串联灌区内各类文化旅游资源,推动全域旅游、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发展,发展灌区高品质特色农产品,发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文化品牌价值,就能为推动遗产灌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作者:阮儒茹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