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须臾,莫辜负奋斗的时光
他们是广大铁路人的代表;他们默默坚守一线,在奋斗中书写“最美”。
这些“最美里”,有足足驾驶火车26年的动车组司机邢云堂。从时速80公里的火车到时速300公里的高铁动车组,他驾驶过的车型不下10种。对标停车“一把闸”,误差不超过20厘米。26年来,他驾驶列车安全走行400余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100多圈;有记熟滚子、保持架、密封座等十几个轴承零件的70多个检修限度的轮轴装修工刘晓燕;有扎根基层,用坚守传递实干精神的线路车间副主任于本蕃;有帮助彝族老乡销售特产的“小慢车”列车长阿西阿呷;有创新创效组织快速物流服务的车站副站长孟照林;还有铁路人变身“庄稼汉”的精准扶贫干部阿沙木。
他们被评为2020年度“新时代铁路榜样”。荣誉的背后,是鲜明时代特征的铁路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为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可以说,铁路发展需要更多“工匠精神”,为什么这样说?其中道理很简单。
“工匠精神”是重要精神源泉。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让这种精神在铁路这片沃土生根发芽,能够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的道路。造就一支有理想有信念,敢拼搏讲奉献的庞大铁路工人队伍,可以为铁路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工匠精神”是宽阔成长舞台。在一线生产中,弘扬劳动之美,可以让工匠获得荣誉感、成就感,可以让更多铁路青年树立学习榜样意识。榜样就在身边,以学习榜样努力工作为荣,以消极懈怠工作为耻。让崇尚“工匠精神”成为一种新风尚。
“工匠精神”是伟大梦想基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出我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国铁路适应社会发展、服务国民经济的长远规划,是铁路人与时俱进,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只有每一名铁路人都做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加快推动铁路发展质量变革,全面打造出世界一流的铁路强国,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铁路发展需要“工匠精神”。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全铁路都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迈向新征程,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追求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确保铁路部门这个国民大动脉在新时代,翻开新的篇章!
(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