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过年,怀化留人更留心!
2021年春节将至,为减少春节期间人员集中返乡的疫情风险,帮助企业稳岗稳工稳产,近日,怀化市出台了《关于统筹做好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和企业稳岗稳产工作的十三条措施》,激励全市外来务工人员安心留怀过年,巩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措施规定:留怀坚守岗位上班的外省籍员工发放一次性补贴500元/人,鼓励企业同等发放;对留怀过年外省籍员工实行“四项费用”减免,享受购物折扣;保障劳动者法定节假日加班的3倍工资,休息日工作又不能补休的支付不低于200%的加班工资。
连日来,河北、吉林、黑龙江等多地出现新冠病例,国家出台了《冬春季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春节返乡人员需持有7日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同时,国家出台了《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倡导就此过年。减少人员流动,不仅能降低疫情风险、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同时也有利于节后快速恢复生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疫情,的确从很多方面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过年了,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回家都是“必选项”。然而今年春节,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这个“必选项”却变成了“可选项”,这就意味着很多人会适时选择“就地过年”。对于国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新转变。要让就地过年的群众欣然接受这种转变,就需留人又留心,如此才能隔地不隔心。
靠什么来“留心”?就要靠务实的暖心政策做好兜底保障。除了人社部、工信部、民政部等七部门印发通知外,各地方也出台奖励政策,积极响应“春节期间非必要不返乡”的倡议。吸引外地员工主动留在当地过年,留住了人,更留住了人心。在各地出台的鼓励文件中,不难发现,“就地过年”在低风险地区并非硬性规定,前提是尊重企业和员工的主观意愿。在怀化,拿出“硬核留人”配套措施,千方百计用心留人、用岗留人、用薪留人、用情留人,努力让在怀外地工人感受到异乡的暖意。
用活政策,支持企业项目不停产不停工。据了解,怀化对2021年第一季度开票销售不低于上年第四季度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21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不低于上年第四季度的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和限上批零住餐企业,以及在我市有报监项目的建筑业施工企业,春节期间稳定外省籍留怀守岗20人以上的给予2万元奖励,50人以上的给予5万元奖励。对春节期间连续生产的企业实行用电补贴和厂房租金减免。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2021年春节期间正常生产、一季度总产值不低于3000万元以上且用电量较2019年一季度增长1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按2021年1月28日至2月28日工业用电费用20%的标准补贴。同时,对租用标准厂房的园区企业,2021年2月给予租金减免。如尚在减免时限内的,顺延一个月的减免时限。按照属地原则由各园区(工业集中区)直接减免或先收后补。对重点企业(行业、项目)新吸纳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且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稳定并就业6个月以上的,按照每人1000元标准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或者岗位补贴。对2020年市级帮扶企业名单内的企业,实行春节税收贡献增幅排名奖励。即对2021年一季度实现的税收(两个主体税种)较2019年一季度的税收增量和增幅排前3名的,按照增量大于奖励的原则,由同级财政依次分别给予20万元、15万元、10万元的奖励,增量与增幅不重复奖励。用红包和福利留人。怀化还规定,对留怀坚守岗位上班的外省籍员工发放一次性补贴500元/人,鼓励企业同等发放;对留怀过年外省籍员工实行“四项费用”减免,享受购物折扣;保障劳动者法定节假日加班的3倍工资,休息日工作又不能补休的支付不低于200%的加班工资。同时,关心关爱留怀员工过年生活。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支持企业组织留怀员工开展和参与体育健身、民俗文化、乡村旅游等活动,因地制宜开展团年送餐、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游园联欢等活动,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就地过年”得到满满的实惠和关爱。
用提升技能留人。怀化鼓励企业结合需要,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规定的基础上,通过推广工学一体化、互联网+职业培训等方式,灵活安排留怀过年员工开展在岗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开设一批面向重点缺工行业的“技能人才训练营”。这一系列的举措,受到了“就此过年”人员的好评。虽然疫情阻碍了外地员工的万里归乡路,但有党和国家的关心、城市管理者的用心,换来的是老百姓的安心和舒心、开心和放心。“就地过年”不再是一种无奈的被动选择,而是更多人愿意主动为之的过年新尝试新趋势。疫情之下,人的作用和价值更加突显,要以此为契机,重塑全社会尊重、关爱外地劳动者的良好氛围,做好制度建设、切实履行承诺,做到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也不失为佳节里的一大幸事。
文/刘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