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创“高寒版”品牌,促老工业基地二次腾飞
京哈高铁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主通道之一、“京哈-京港澳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北京至承德段的正式开通,也标志着京哈高铁全线贯通,正式上线。
京哈高铁全线长1049公里,途径京、冀、辽、吉、黑四省一市,将北京、承德、朝阳、沈阳、铁岭、长春、哈尔滨等北方重要城市连接在了一起。
京哈高铁引领我国高寒铁路发展的新科技。哈尔滨位居我国北端,冬季最低温度能达到零下四十多度。面对高寒地区对高铁提出的困难挑战,我国自主研制的高寒动车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成功亮相。“高寒版”复兴号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高寒适应性优化,列车使用的材料和相关关键系统部件均进行了耐低温设计。同时,在列车的密封防雪防击打、水系统防冻、冷凝水防治等方面进行优化,使得动车组能够承受-40℃低温及冰雪等极端恶劣运行条件的考验。
京哈高铁带动老工业基地的新腾飞。在京哈高铁开通前,从北京到哈尔滨需向东绕行盘锦、锦州、山海关等沿海城市,由于线路设计时速较低,全程需要12个小时左右,而京哈高铁全线开通后,北京至哈尔滨的旅行时间将缩短至5小时左右,整整节省了一半的时间。京哈高铁的开通,实现了东北地区与京津冀地区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极大地提升了效率和运输能力,将为老区注入新鲜科技元素,为促进老工业基地二次腾飞打下重要基础。京哈高铁穿越华北平原、跨越太行山脉,使东北高速铁路网日益完善,为东北地区的腾飞之路搭建起了桥梁,经济的流通变得更为便利,为老区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京哈高铁搭建文化发展的交流桥梁。随着京哈高铁的开通,北京朝阳站的“紫禁城”、 顺义西站的“空港之眼”、怀柔南站的“雁舞飞翔”、密云站的“波光粼粼”一一亮相。它们将古代建筑与现代科技、地方特色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为每一位旅客提供舒适服务的同时,更为大家带来美妙绝伦的视觉享受。同时高铁经济圈的形成,哈尔滨的索菲亚教堂,沈阳故宫,北京故宫,一座座壮丽的标志建筑,一场场音乐会,话剧,文化交流展。文化魅力在京哈高铁的通行中更好的传播发展。
京哈高铁打通的不仅是东北地区与京津冀地区的交通大通道,更是两地的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大通道,对于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振兴东北工业老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随着这条“高寒版”高铁的运营,沿线的老百姓将会更有希望、更有信心去迎接更加幸福的生活。
(夏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