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从后悔搬来到舍不得搬走的启示
6年前,为了孩子读书,李香搬到了沙坪坝区渝碚路街道沙杨路社区。但她曾一度懊恼:楼栋脏乱差,偷盗严重。“这几年,我们几栋楼组成了‘小区’,环境好了,邻居也热心,如果要搬走,还真有点舍不得!”
李香早前“后悔搬来”,缘于居住地是典型的老旧小区,社区76栋居民楼就有64楼属无物管、无大修基金、无业委会“三无”楼栋,各种安全隐患、生活不便带来的困扰不难想象;现如今之所以“舍不得搬走”,则是因为经过改造这里已经成了有党员带头、有自治小组、有丰富邻里文化的“三有”小区,居住体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包括居住环境在内的生活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老旧小区在管理、服务等方面明显滞后,被现代都市文明甩出了一段不小的距离。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家把老旧小区改造提上议事日程,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也是今年重庆两会期间的热点议题,凸显出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初心使命。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民有所盼,政有所为。老旧小区改造既是群众高品质生活的需求,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但受历史的、现实的诸多主客观因素制约,实施过程中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越是如此越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各方,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积极呼应群众诉求,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创新实践、谋求突破。
成立业委会、建立自治小组;党员干部带头,拆除易燃雨棚;居民、大修基金、政府各出一点,以“众筹”方式砌围墙、安门禁、装监控,破解小偷经常光顾等治安难题;组建“唱歌队”“跳舞团”,把“麻友”变成“歌友”“舞伴”……从基层政府部门牵头,到发动社区居民参与,从环境设施硬件改造到公共文化软件提升,从宜居条件的改善到精神生活的丰富,沙杨路社区实现了“里里外外”的翻新,邻里关系和谐,文明风尚养成,老旧小区从“新”到“心”,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家自然“舍不得搬走”了。
“为群众多想一点,矛盾纠纷就少一点。”市人大代表、沙杨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周琦此番肺腑之言,无疑给了我们启示和鼓舞。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民生实事、大事,随着两会进一步形成共识、纳入2021年行动规划,重庆城市更新、提升行动有望以更大力度推进,坚持人民至上,多替群众利益着想,多考虑群众“急难愁盼”,多听民声、问民计、惠民生,用心、用情、用力创新基层治理,就一定能把重庆打造成安居乐业的美丽之城,获群众支持、使群众得益、让群众满意。
作者:老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