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科技助农挑上“金扁担” 跑出农业现代化发展“加速度”
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我们就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科技助农挑上“金扁担” 跑出农业现代化发展“加速度”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1-22

“十三五”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构建,技术装备支撑能力明显增强,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高,走出了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科技强则农业强,科技兴则农业兴。“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不断加强,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特别是农业科技创新主体不断增加,为推动农业科技现代化注入了动力和活力。可以说,科技兴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了强劲动能,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抓手。由此也启示我们,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到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再到提质增效的现代农业,农业科技大有潜力、大有可为。

事实就是最有力的说明,数据就是最客观的印证。除了生产机械,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在多方面成果迭出。就拿农业原始创新能力来看,我国水稻基因组学研究国际领先,开创了水稻研究从传统遗传图谱向全基因组水平转变的先河;禽流感病毒净化和变异的规律的发现,为阻断人感染病毒提供了科学依据。特别是在关键技术瓶颈不断突破上,我国选育出多个亩产超过1000公斤的超级稻新品种,年均推广面积超过1.3亿亩;研发出农机作业专业检测传感器和系列作业监管终端。与之同时,我国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扎实推进,构建了以11个数据中心为“塔尖”、100个国家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为“中坚”、4万个农业生态环境国控监测点为“塔基”的“金字塔”式工作架构,开展科学观测监测,为农业科技创新和宏观决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在我国进入“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阶段,近日在京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向全党全社会发出明确信号:“三农”工作在新征程上仍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必须清醒认识到,尽管“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农业科技水平持续攀升,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但农业基础还不稳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高,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仍然比较低。因此,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进度和质量成色。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重大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我们就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作者:邓卷卷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科技助农挑上“金扁担” 跑出农业现代化发展“加速度”

2021-01-22 09:22:23 来源: 0 条评论

“十三五”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构建,技术装备支撑能力明显增强,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高,走出了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科技强则农业强,科技兴则农业兴。“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不断加强,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特别是农业科技创新主体不断增加,为推动农业科技现代化注入了动力和活力。可以说,科技兴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了强劲动能,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抓手。由此也启示我们,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到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再到提质增效的现代农业,农业科技大有潜力、大有可为。

事实就是最有力的说明,数据就是最客观的印证。除了生产机械,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在多方面成果迭出。就拿农业原始创新能力来看,我国水稻基因组学研究国际领先,开创了水稻研究从传统遗传图谱向全基因组水平转变的先河;禽流感病毒净化和变异的规律的发现,为阻断人感染病毒提供了科学依据。特别是在关键技术瓶颈不断突破上,我国选育出多个亩产超过1000公斤的超级稻新品种,年均推广面积超过1.3亿亩;研发出农机作业专业检测传感器和系列作业监管终端。与之同时,我国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扎实推进,构建了以11个数据中心为“塔尖”、100个国家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为“中坚”、4万个农业生态环境国控监测点为“塔基”的“金字塔”式工作架构,开展科学观测监测,为农业科技创新和宏观决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在我国进入“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阶段,近日在京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向全党全社会发出明确信号:“三农”工作在新征程上仍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必须清醒认识到,尽管“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农业科技水平持续攀升,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但农业基础还不稳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高,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仍然比较低。因此,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进度和质量成色。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重大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我们就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作者:邓卷卷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