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就地过年需要给“打工人”更多善意的安排
2021年“春运”临近,面对严峻复杂的冬季疫情防控形势,连日来,中国国家卫健委和多个省份纷纷发声,倡议在工作地过节、非必要不离开当地。
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节日,“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已深入“打工人”的骨髓,疫情防控所需和回家的诱惑成为难以调和的冲突,很多异地的“打工人”在“回家VS留下”的纠结中如同“忠孝两难全”。
利用春节假期回家过年是固有的传统,然而疫情已经改变了我们很多的生活习俗,“非必要不返乡”并非拍脑袋的决策,而是基于客观形势的科学提醒,部分地区的疫情反弹已经向我们发出了人群流动与聚集的危险信号,我们不得不防。
众所周知,我们每年的春运都是大规模的人员流动,面对疫情防控要求,减少人员大规模流动可以降低病毒传播和感染的风险,就地过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舒缓疫情防控压力。一些“打工人”响应号召选择留下,这是对自身安全负责,也是对家人和社会的担当。但是要想“打工人”真心实意留下来就地过年,除了倡议之外,用“薪”留人还得用“心”去留人,及时解决“打工人”留下过年的后顾之忧,保证春节期间充足的物资供应,营造温馨的节日氛围,给“打工人”提供丰富物质和精神保障以弥补思乡之苦。
把人留下来就地过年,就得让人就地过个好年。为了让更多人选择留下,一些地方除了发布倡议,还拿出真金白银,给留在当地过年的打工人发新年红包。一些地方还提供春节消费券、免费门票、免费流量、免费乘坐公交车等福利,甚至还有流动人口积分奖励、子女积分制入学加分。“与其返乡隔离十四天,不如留下多赚四五千”这才是对“打工人”最实在的宣传和补偿。
对“打工人”给予相应的政策关怀和善意的安排,既是疫情防控之下文明城市应有的温暖,更是彰显现代社会的温情与价值。
作者:司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