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老年人搭上“数字快车”,你真的很美!
“姑娘,我没有智能手机,也不认识字,这可怎么办?”1月7日,昆明站南广场进站通道前,旅客王风英老人因为小小的健康码犯了难,客运员李黎接过她的身份证,耐心地帮忙填写健康申报表。这个简单的动作,她每天要重复上百次。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一个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而报道中说的“金花”助力老年人搭上“数字快车”,每天要重复上百次,这就难能可贵了,况且不厌其烦。
对此,笔者以为,“金花·彩云之窗”,你真的很美!
其美在,为民服务的能力在不断提高。谁都知道,当今之世界,是信息化发展时代,不进则腿,慢进亦退。谁跟不上网络信息化发展时代,谁就会被淘汰出局。唯有适应互联网发展,才能与时俱进。然而,岁月不饶人,不少老年人,非但跟不上互联网发展步伐,相反有可能成为累赘和负担。网络上简单的操作方法不会,让他们学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是老年人不学,而是老年人因身体健康学不会。有的老年人甚至于什么事智能手机都不知,你让他如何操作。正因为如此,有老年人被挡在了“数字”外面。基于这个原因,国务院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帮助老年人跨过“数字”门槛,让老年人晚年生活无忧。针对老年旅客群体智能手机普及率不高、操作不熟练导致进出站扫码耗时费力的问题,中国铁路云南昆明站在进出站增设健康码服务台,配齐放大镜、笔、填表说明等,每日安排党团员青年定点值守,协助做好人工健康申报、智能手机操作指导,确保老年旅客人人有码、安心畅行。显然,“金花”服务助老年人搭上“数字快车”,就是让老年跨过“数字”门槛。
其美在,提升了服务宽度。昆明站依托“智慧高铁”项目建设,在站内卫生间、电梯等重点场所设置一键求助按钮,运用综控室实时对话功能,帮助发生突发情况的老年旅客迅速解决问题。着眼少数民族旅客个性化服务需求,该站抽调精通白语、彝语、纳西语的骨干组建“金花”流动岗,及时提供翻译咨询、购票帮扶、候车引导、换乘接驳等特色服务。
其美在,传承了中国的优良传统,敬老、尊老、爱老。昆明车站在接待“夕阳红”团体旅客较多的时,安排专人提前与旅行社对接,准确掌握人员数量、身体状况、到站方式等详细情况,提供“三专”服务,即专窗办理购票、专门通道进站、专用区域候车。同时昆明车站还提供贴心服务,做到定岗、定人、定责,关键部位有人引导,关键环节有人卡控,努力让老年旅客出行更加安全、便捷、有序。
(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