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加强地名保护 留住乡愁记忆
为切实加强历史地名保护,弘扬传统地名文化,重庆市近日公布了第一批115个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包括古城(都)、古县、古镇、古村落、少数民族语、著名山川河流、近现代重要地名等多个类别,其中既有历史较为久远的白帝城、巫山、瞿塘峡,也有“近在眼前”的中山四路、人民大礼堂。
地名是一个地区文化与历史的重要载体,是延续在人心底最深沉的乡愁,是镌刻在人血脉中最清晰的记忆。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步伐加快,重庆市新增了4000多个地名。同时,也有近千个老地名,消失在了时间的长河中。这些因各种原因被湮灭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老地名,曾是这片土地上高耸的精神地标,是多少人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
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过程中,重庆市民政部门排查出主城区历史文化悠久的地名1522个,其中,具有保护价值的消失地名401个。比如,在今天已成为网红打卡点的洪崖洞旁,就有一个曾经消失了的老地名“纸盐河街(纸盐河巷)”。当所有人都在惊叹洪崖洞白天的人流如潮、夜景的灯火通明时,谁又会曾想到以前纸盐河街的热闹程度也并不输给现在的洪崖洞:白天,千手相拱;晚上,千盏明灯。不仅如此,这里还是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根据史料记载,民生轮船公司开辟的第一条航线,就是从起航,上溯到合川钓鱼城。而小说《红岩》里江姐也是从这里乘船出发去华蓥山开展革命工作。试想,如果任由一个个像纸盐河街这样的老地名凭空消失,我们的城市将只剩下车水马龙、高楼林立,却没有了历史的厚重、传承的文脉。
历史地名保护名录的公布,不啻于一种行之有效的保护方式,她能真正让那些曾经承载过先辈乡愁与记忆的老地名再次得到人们的关注,进而激发我们去探寻这些老地名背后的故事,挖掘这些老地名所蕴含的精神维度、价值取向、文化内涵,找到这片土地生生不息、不断向前生长的“根”和“魂”。保护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更是为了让后人在前行的路上不断汲取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加强历史地名保护刻不容缓,更需要我们用心用情用智去践行。公布历史地名保护名录仅是加强保护的一种手段,更多的还是应该通过派生、移植、启用等方式予以传承。比如,在现在的洪崖洞景区,游客就可见到“纸盐河街”的标志牌,这就是老地名重新启用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又如即将完工的十八梯传统风貌区,不仅在建筑上还原了许多老重庆的景观元素,还保留了原址七街六巷的老地名。
当我们徜徉在繁华的都市、奔跑在广袤的原野、漫步在故乡的土地时,与这些来自岁月深处的老地名不期而遇,是何等的殊胜,是何等的妙不可言。
作者:程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