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美丽中国“颜值”更靓 绿色成为全面小康“鲜明底色”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定将呈现。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美丽中国“颜值”更靓 绿色成为全面小康“鲜明底色”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2-28

“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在国新办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庄国泰表示,“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领域9项约束性指标超额完成,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重要成效,生态保护和修复持续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已经提前超额完成对外承诺的2020年目标。“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一段时间内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十三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以赴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在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飞跃的同时,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人心,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揆诸当下,各地积极探索全面绿色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建章立制,以最严密法治护航绿色发展。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侵权行为,侵害的不仅是普通民众的生命健康权、财产权等,也会对包括环境在内的一系列公共利益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长期以来,我国环境治理中存在“企业污染破坏、广大群众受损、全社会埋单”的困局。如何以法治的手段督促企事业单位或个人落实主体责任,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自觉,是环境治理以及相应法治建设的重点任务。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到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从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从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到民法典充分体现绿色发展理念……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逐步完善,聚焦47项具体改革任务,出台60多项相关配套制度,搭建起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构建起最严格的生态环境法律制度,为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攻坚克难,以最严格举措宣战污染防治。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时期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好污染防治工作不仅是建设美丽中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在要求,也是落实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千年大计”的第一步。近年来,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围绕污染物总量减排、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环境风险管控三类目标,我国坚决向污染宣战,相继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防控,污染防治方式不断创新、领域不断拓展、力度不断加大。我国成为全世界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能力最大的国家。2019年,全国重点城市PM2.5和二氧化硫平均浓度,分别比2013年下降43%和73%,重污染天数下降81%。蓝天越来越多,水质越来越好,生态越来越美。

扩容提质,以最严肃态度筑牢安全屏障。近年来,我国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约25%陆地国土面积被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1.18万处,占陆地国土面积18%。前不久,继重庆、浙江、上海后,江苏、四川、安徽和湖南发布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及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主要内容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初步建立起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与之同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夯实高质量发展绿色根基。“十三五”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逐步走向共赢。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的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高技术制造业实力增强,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投资分别增长37.2%、33.4%,分别快于全部投资31.8、28.0个百分点;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继续下降,降幅达2.6%。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坚持新发展理念、着眼推动高质量发展,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等作出重要部署,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筑美丽中国注入强大动力。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定将呈现。

作者:洪艺润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美丽中国“颜值”更靓 绿色成为全面小康“鲜明底色”

2020-12-28 08:00:00 来源: 0 条评论

“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在国新办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庄国泰表示,“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领域9项约束性指标超额完成,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重要成效,生态保护和修复持续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已经提前超额完成对外承诺的2020年目标。“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各类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一段时间内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十三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以赴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在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飞跃的同时,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人心,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揆诸当下,各地积极探索全面绿色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建章立制,以最严密法治护航绿色发展。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侵权行为,侵害的不仅是普通民众的生命健康权、财产权等,也会对包括环境在内的一系列公共利益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长期以来,我国环境治理中存在“企业污染破坏、广大群众受损、全社会埋单”的困局。如何以法治的手段督促企事业单位或个人落实主体责任,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自觉,是环境治理以及相应法治建设的重点任务。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到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从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从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到民法典充分体现绿色发展理念……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逐步完善,聚焦47项具体改革任务,出台60多项相关配套制度,搭建起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构建起最严格的生态环境法律制度,为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攻坚克难,以最严格举措宣战污染防治。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时期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好污染防治工作不仅是建设美丽中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在要求,也是落实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千年大计”的第一步。近年来,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围绕污染物总量减排、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环境风险管控三类目标,我国坚决向污染宣战,相继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防控,污染防治方式不断创新、领域不断拓展、力度不断加大。我国成为全世界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能力最大的国家。2019年,全国重点城市PM2.5和二氧化硫平均浓度,分别比2013年下降43%和73%,重污染天数下降81%。蓝天越来越多,水质越来越好,生态越来越美。

扩容提质,以最严肃态度筑牢安全屏障。近年来,我国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约25%陆地国土面积被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1.18万处,占陆地国土面积18%。前不久,继重庆、浙江、上海后,江苏、四川、安徽和湖南发布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及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主要内容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初步建立起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与之同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夯实高质量发展绿色根基。“十三五”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逐步走向共赢。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的同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高技术制造业实力增强,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投资分别增长37.2%、33.4%,分别快于全部投资31.8、28.0个百分点;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继续下降,降幅达2.6%。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坚持新发展理念、着眼推动高质量发展,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等作出重要部署,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筑美丽中国注入强大动力。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定将呈现。

作者:洪艺润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