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川渝携手,好戏连台
党中央这一高屋建瓴的决策,川渝的心有灵犀一点通,无论是对重庆还是四川,都是一个的发展好机遇,真正开启了川渝全新合作局面。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川渝携手,好戏连台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2-16

有媒体报道,2020年,川渝各个部门、各个市州区县、各个领域,开展了一系列交流、互动、签约,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层级之宽、范围之广、密度之高、气氛之热,同样前所未有。据统计,自今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以来,两地已签署200多个合作协议,平均1.5天就“握手”一次,川渝大地合作激情迸发,一起唱好“双城记”,携手共建“经济圈”,发出中国西部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抱团做大体量,是成渝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众所周知,一叶扁舟,经不起风吹浪打。特别是在后疫情时期,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只有不断强化区域之间的合作,抱团做大体量才能有效抵抗风险、实现互利共赢。川渝抱团发展,进一步促进成渝双子星城市携手,不断加快盆地经济的循环速度,才能确保两地越来越强;川渝抱团发展,共筑西部发展高地,才能共同推进国家级政策红利落地,促成两地又快又好地奋力崛起。重庆和成都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金融等产业方面,在国内已经走在了前列,但在国际竞争力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只有川渝地区抱团做大这些优势产业,才能实现规模支撑,进而加快构建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推动川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努力打造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确保两地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做强产业高地,是成渝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川渝携手,不是简单的“1+1=2”,而是一个系统工程,这有利于提高两地区域协调性,有利于促进资源区际流动,有利于市场作用的发挥,为推动川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更多更大的发展活力。成渝双城经济区建,核心是产业的优势融合,重点是共同提升两地的产业竞争力,以科学布局的方式共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特色加特长的方式推动两地产业的高端发展,打造一条生动活泼的川渝高新企业经济走廊。产业的优势融合需要系统思维,更需要通盘考虑,一定要尊重彼此发展的差异性,互相取长补短,在保障地区发展多样性的情况,统筹规划下好一盘棋,在基础设施上主动衔接,在产业发展上做强项,在创新驱动上求突破,形成围绕成渝“双核”的产业集群,最终实现产业支撑区域的特色发展之路,实现川渝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打破行政壁垒,是成渝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川渝要加大开放合作力度,必须互相敞开大门,坚决拆掉围墙,真正形成全方位开放和全系统融合的格局。川渝必须立足于市场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在制度保障和执法统一等方面,真正实现步调一致,协同配合,以制度支撑两地合作向纵深发展。川渝必须打破行政壁垒这个关键性瓶颈,充分尊重经济发展的一般性规律,特别是要按照“一带一路”贸易畅通、资金融通要求,遵循国际投资贸易高标准规则,建立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开放经济体制,大幅提升市场主体的区域发展话语权,让市场主体深度参与川渝区域发展规划制定、具体实施中,营造一种宽松而民主的区域协同发展氛围,共同打造一系列“双循环”格局下的通道平台和开放枢纽,在探索发展融合经济中形成新利益体,推动形成开放合作的新态势。

如果说过去的川渝之间,更多的是单打独斗,甚至竞争大于合作,那么眼下重庆向西,成都向东,当两座核心城市真正相向而行时,一切都沿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核心目标挺进,推动着川渝城市群真正成为实至名归的“中国经济第四极”。党中央这一高屋建瓴的决策,川渝的心有灵犀一点通,无论是对重庆还是四川,都是一个的发展好机遇,真正开启了川渝全新合作局面。

作者:肖水泉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川渝携手,好戏连台

2020-12-16 08:38:57 来源: 0 条评论

有媒体报道,2020年,川渝各个部门、各个市州区县、各个领域,开展了一系列交流、互动、签约,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层级之宽、范围之广、密度之高、气氛之热,同样前所未有。据统计,自今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以来,两地已签署200多个合作协议,平均1.5天就“握手”一次,川渝大地合作激情迸发,一起唱好“双城记”,携手共建“经济圈”,发出中国西部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抱团做大体量,是成渝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众所周知,一叶扁舟,经不起风吹浪打。特别是在后疫情时期,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只有不断强化区域之间的合作,抱团做大体量才能有效抵抗风险、实现互利共赢。川渝抱团发展,进一步促进成渝双子星城市携手,不断加快盆地经济的循环速度,才能确保两地越来越强;川渝抱团发展,共筑西部发展高地,才能共同推进国家级政策红利落地,促成两地又快又好地奋力崛起。重庆和成都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金融等产业方面,在国内已经走在了前列,但在国际竞争力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只有川渝地区抱团做大这些优势产业,才能实现规模支撑,进而加快构建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推动川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努力打造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确保两地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做强产业高地,是成渝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川渝携手,不是简单的“1+1=2”,而是一个系统工程,这有利于提高两地区域协调性,有利于促进资源区际流动,有利于市场作用的发挥,为推动川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更多更大的发展活力。成渝双城经济区建,核心是产业的优势融合,重点是共同提升两地的产业竞争力,以科学布局的方式共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特色加特长的方式推动两地产业的高端发展,打造一条生动活泼的川渝高新企业经济走廊。产业的优势融合需要系统思维,更需要通盘考虑,一定要尊重彼此发展的差异性,互相取长补短,在保障地区发展多样性的情况,统筹规划下好一盘棋,在基础设施上主动衔接,在产业发展上做强项,在创新驱动上求突破,形成围绕成渝“双核”的产业集群,最终实现产业支撑区域的特色发展之路,实现川渝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打破行政壁垒,是成渝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川渝要加大开放合作力度,必须互相敞开大门,坚决拆掉围墙,真正形成全方位开放和全系统融合的格局。川渝必须立足于市场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在制度保障和执法统一等方面,真正实现步调一致,协同配合,以制度支撑两地合作向纵深发展。川渝必须打破行政壁垒这个关键性瓶颈,充分尊重经济发展的一般性规律,特别是要按照“一带一路”贸易畅通、资金融通要求,遵循国际投资贸易高标准规则,建立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开放经济体制,大幅提升市场主体的区域发展话语权,让市场主体深度参与川渝区域发展规划制定、具体实施中,营造一种宽松而民主的区域协同发展氛围,共同打造一系列“双循环”格局下的通道平台和开放枢纽,在探索发展融合经济中形成新利益体,推动形成开放合作的新态势。

如果说过去的川渝之间,更多的是单打独斗,甚至竞争大于合作,那么眼下重庆向西,成都向东,当两座核心城市真正相向而行时,一切都沿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核心目标挺进,推动着川渝城市群真正成为实至名归的“中国经济第四极”。党中央这一高屋建瓴的决策,川渝的心有灵犀一点通,无论是对重庆还是四川,都是一个的发展好机遇,真正开启了川渝全新合作局面。

作者:肖水泉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