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用文化火种点亮美好生活点燃奋斗激情
天刚蒙蒙亮,谢昌碧便起身出门。年过70岁的她,身体依然硬朗,扭腰、伸展、踏步,毫不费力。音乐响起,广场上开始热闹起来,跳操的人越来越多。近年来,重庆市渝北区兴隆镇牛皇村积极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多措并举搞好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方面对休闲娱乐设施不断进行提档升级,另一方面丰富休闲娱乐活动,打造家门口的休闲娱乐圈。
牛皇村村头的杨梅文体广场,多年前还是一块空地,荒废多时,杂草丛生。如今建起了宽敞的广场,设施设备逐渐增加,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去处。广场两侧还建羽毛球场、篮球场和乒乓球场,不远处的古村落还设有棋艺室,村民常常聚在这里下象棋、学编织、学插花。盘活闲置资源,加大投入力度,以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阵地,综合运用多种设施,常态化开展文娱活动,充实村民精神生活,兴隆镇坚持“文体惠民,全民康健”,相继建成16个村级文体广场,不仅受到广大村民欢迎和点赞,而且促进了当地乡风文明建设。
改善农村基层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类似牛皇村、兴隆镇的做法不仅重庆很普遍,而且全国各地也渐成常态,有的设立了村文化点,宣讲脱贫故事、进行公示评比,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志向;有的打造农家书屋、组织集体读书学习,培育文明风尚,改变陈旧习俗;有的建起了文体广场、开设棋艺室,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多样化文化点的兴办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激发了群众勤俭发家致富、投入乡村振兴事业的热情和动力。
全面小康不能没有文化小康,满足农村群众日新月异的文化生活需求,是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十三五”期间,农村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日益完善,从“有没有”转变为“好不好”,截至2020年6月,共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6万个,覆盖率超过95%,58.7万家农家书屋遍布全国各地,解决了数亿农民看书难、读报难问题,精品化、数字化文化服务的探索创新,有力提升了服务效能,满足了多元化需求,促进了群众精神面貌和乡村风貌的持续改善。
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规划《建议》也提出,“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收官在即,随着收入水平、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文化事业部门所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强,这就要求我们持之以恒创新实践、倾情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高品质、多样态的公共文化需求,用文化火种点亮美好生活,点燃奋斗激情。
作者:北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