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给老年人架起越过“数字鸿沟”的立交桥
采取公建民营等多种方式,兴建更多的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构建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居家服务、医养融合和智慧养老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打造出更多温馨的养老服务圈。多条腿走路,才能让每一位老人避开“数字鸿沟”,生活得安心、静心、舒心。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给老年人架起越过“数字鸿沟”的立交桥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2-02

十九届五中全会“十四五”规划建议,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部分,专辟一节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涵盖应急保障、交通出行、日常就医、政务服务各个领域。这些系统谋划和周密安排,已经很能说明问题。实现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美好愿景,根本上还得靠有人办事、有人服务。

横亘在老年人面前的“数字鸿沟”,是待补的养老短板。只不过数字时代来了,凸显出了数字障碍,就本质而言,还是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问题。尽管通过适老化改造、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保留“传统服务方式”“线下办事渠道”,可以帮助部分老年人克服数字障碍,但动态的看,单靠这些很难彻底排解老年人的无奈。从长效机制考量,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根本上离不开老有所助,最需要的是一根“活拐杖”。之所以叫老年人,就意味着已经到了照顾不好自己的光景,需要别人的陪伴。谁来陪伴,才是关键。

数字技术还在不断迭代升级,未来数字化应用还会更多更细,真正消除“数字鸿沟”,是一个考验社会治理水平的新课题。破解之道,只能是吸引更多年轻人进入养老服务行业,发展老龄服务业。目前养老服务人员普遍存在“三低一高”,学历偏低,收入偏低,社会地位偏低,而年龄偏高,从业者多是四五十岁。这部分群体,本身就或多或少存在“数字鸿沟”,很难去帮助年龄更大的群体越过这个坎。

养老服务人员缺乏是个普遍问题,其中工资偏低是主要原因,导致流动性较大,辞职率高。尤其是一些专业对口的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时情愿转行,也不愿从事这样的工作。工资偏低的直接原因是养老机构的收费价格普遍偏低,导致服务人员的收入难以增加。养老机构的收入主要是靠入住老人的交费,本就是微利,满足员工工资期望就会亏损。如果提高老人交费标准,老人们住不起;如果服务人员的收入达不到期望值,就不愿意干下去。这就陷入两难。破解这一困扰,需要从政策层面考虑给养老机构适当补助,以解收费偏低之困。同时,将护理费用列入医保报销,尽量减轻老年人负担。

在人才培养上,可比照“免费师范生”的方式,实施免费养老服务培养计划,以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培养支撑体系,扩大培养规模。把免费培养纳入国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由中央财政专项列支、地方财政专项配套,采用“订单培养,定点上岗”的培养方式,委托相关高校和职校开展培养工作。免费培养在入学前,就与用人单位或省级民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定点从事老年照护工作若干年以上。在鼓励毕业后长期从事老年照护的同时,对未按协议从事老年照护工作的,要依照协议退还已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违约金。

调查显示,九成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当务之急是加大财政投入与相关政策支持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采取公建民营等多种方式,兴建更多的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构建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居家服务、医养融合和智慧养老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打造出更多温馨的养老服务圈。多条腿走路,才能让每一位老人避开“数字鸿沟”,生活得安心、静心、舒心。

作者:张全林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给老年人架起越过“数字鸿沟”的立交桥

2020-12-02 08:59:10 来源: 0 条评论

十九届五中全会“十四五”规划建议,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部分,专辟一节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涵盖应急保障、交通出行、日常就医、政务服务各个领域。这些系统谋划和周密安排,已经很能说明问题。实现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美好愿景,根本上还得靠有人办事、有人服务。

横亘在老年人面前的“数字鸿沟”,是待补的养老短板。只不过数字时代来了,凸显出了数字障碍,就本质而言,还是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问题。尽管通过适老化改造、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保留“传统服务方式”“线下办事渠道”,可以帮助部分老年人克服数字障碍,但动态的看,单靠这些很难彻底排解老年人的无奈。从长效机制考量,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根本上离不开老有所助,最需要的是一根“活拐杖”。之所以叫老年人,就意味着已经到了照顾不好自己的光景,需要别人的陪伴。谁来陪伴,才是关键。

数字技术还在不断迭代升级,未来数字化应用还会更多更细,真正消除“数字鸿沟”,是一个考验社会治理水平的新课题。破解之道,只能是吸引更多年轻人进入养老服务行业,发展老龄服务业。目前养老服务人员普遍存在“三低一高”,学历偏低,收入偏低,社会地位偏低,而年龄偏高,从业者多是四五十岁。这部分群体,本身就或多或少存在“数字鸿沟”,很难去帮助年龄更大的群体越过这个坎。

养老服务人员缺乏是个普遍问题,其中工资偏低是主要原因,导致流动性较大,辞职率高。尤其是一些专业对口的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时情愿转行,也不愿从事这样的工作。工资偏低的直接原因是养老机构的收费价格普遍偏低,导致服务人员的收入难以增加。养老机构的收入主要是靠入住老人的交费,本就是微利,满足员工工资期望就会亏损。如果提高老人交费标准,老人们住不起;如果服务人员的收入达不到期望值,就不愿意干下去。这就陷入两难。破解这一困扰,需要从政策层面考虑给养老机构适当补助,以解收费偏低之困。同时,将护理费用列入医保报销,尽量减轻老年人负担。

在人才培养上,可比照“免费师范生”的方式,实施免费养老服务培养计划,以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培养支撑体系,扩大培养规模。把免费培养纳入国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由中央财政专项列支、地方财政专项配套,采用“订单培养,定点上岗”的培养方式,委托相关高校和职校开展培养工作。免费培养在入学前,就与用人单位或省级民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定点从事老年照护工作若干年以上。在鼓励毕业后长期从事老年照护的同时,对未按协议从事老年照护工作的,要依照协议退还已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违约金。

调查显示,九成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当务之急是加大财政投入与相关政策支持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采取公建民营等多种方式,兴建更多的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构建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居家服务、医养融合和智慧养老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打造出更多温馨的养老服务圈。多条腿走路,才能让每一位老人避开“数字鸿沟”,生活得安心、静心、舒心。

作者:张全林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