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打破行政壁垒,畅通川渝交往
只要成渝这一对双子星城市融合为一体,两地互相交流,优势互补,川渝地区的未来发展是不可估量的。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打破行政壁垒,畅通川渝交往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1-18

据媒体报道,川渝两地户口迁移、居民身份证换领补领、电子监控违法处理、普通护照签发……今后,川渝两地市民办理这些事项时,将不再受地域限制——既可选择在本地办,也可选择网上通办、异地办理。近日,重庆市政府、四川省政府协同推出95个川渝通办事项(第一批),明确今年年底前,这些事项可实现线上“全网通办”、线下“异地可办”。这真是巴山夜雨时,花重锦官城。千百年来,同为一盆之中的成渝两地,无论是在社会、经济方面,还是在文化、生活等领域,一直都互相交融、互相渗透,巴蜀文化血脉生生不息,共同滋润了瑰丽的巴山蜀水,引领并推动了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一体化发展,重在川渝融合。川渝两地相关部门为了实现一体化发展,正加快推动第一批川渝通办事项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统一事项受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流程等要素,编制规范化办事指南,明确线上线下办理方式,目的是要实现同一事项在川渝两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这些项目涉及公安、民政、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住房城乡建设、卫生健康、药品监督管理等多个与民生联系密切的部门,95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等,都是一些方便群众,贴心服务的实实在在干货。与此同时,川渝两地正将有关业务系统接入两地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及“天府通办”“渝快办”移动端,通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网上政务服务专区集中对外展示,实现川渝通办事项线上“一地认证、全网通办”,这将更加便捷地服务两地民众,促进两地资源的整合,加快两地的高质量发展。

高效率服务,助推川渝“第四极”的崛起。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就更容易激发出党中央战略内涵,就最容易撞击出当前战略机遇的火花,使得川渝的发展之路走就越走越宽;紧密携手,经略西部广袤腹地、拓展战略回旋空间,能促进川渝内循环越来越有动力,带出一股川渝发展旋风。川渝两地同属内地,其发展的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与沿海发到地区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川渝发展必须另辟蹊径。而营商软环境的打造,是确保川渝各个方面更上一层楼的关键。众所周知,营商环境像空气、土壤一样,有好的营商环境,企业才愿意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茁壮成长,心无旁骛地发展。因此,只有共同把两地的行政壁垒打通,努力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政府的服务水平,大力凝聚川渝发展合力,围绕做优做强交通物流、产业体系、协同创新、生态环保、体制创新、对外开放、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才能真正促进好项目和大项目在川渝地区落地,才能最终形成良性发展的软环境,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促进两地的高质量发展,最终形成川渝“第四极”的迷人前景。

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川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为加强空间治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重大决策部署,川渝两地必须在战略牵引力、政策推动力、发展支撑力上做好功课,主动融入“双循环”、齐心唱好“双城记”,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切实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特别是促进两地的管理体制优化和融合,在全国高频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清单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跨省通办”范围和深度,推出一系列川渝通办事项清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川渝地区工作的剑之所指、靶之所向、力之所聚。川渝两地的相关部门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通过机制体制的创新,破除各种“玻璃门”“旋转门”和“弹簧门”,降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类制度性交易成本,营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进一步为川渝两地更好融入国内大循环,避免群众“来回跑”,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川渝经济圈,是以成都和重庆为核心,是西部人口最为稠密、产业最为集中、城镇密度最高的区域。川渝地区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区域早已存在,但作为一个经济区域,尚待进一步成长,只要成渝这一对双子星城市融合为一体,两地互相交流,优势互补,川渝地区的未来发展是不可估量的。

作者:肖水泉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打破行政壁垒,畅通川渝交往

2020-11-18 08:25:07 来源: 0 条评论

据媒体报道,川渝两地户口迁移、居民身份证换领补领、电子监控违法处理、普通护照签发……今后,川渝两地市民办理这些事项时,将不再受地域限制——既可选择在本地办,也可选择网上通办、异地办理。近日,重庆市政府、四川省政府协同推出95个川渝通办事项(第一批),明确今年年底前,这些事项可实现线上“全网通办”、线下“异地可办”。这真是巴山夜雨时,花重锦官城。千百年来,同为一盆之中的成渝两地,无论是在社会、经济方面,还是在文化、生活等领域,一直都互相交融、互相渗透,巴蜀文化血脉生生不息,共同滋润了瑰丽的巴山蜀水,引领并推动了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一体化发展,重在川渝融合。川渝两地相关部门为了实现一体化发展,正加快推动第一批川渝通办事项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统一事项受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流程等要素,编制规范化办事指南,明确线上线下办理方式,目的是要实现同一事项在川渝两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这些项目涉及公安、民政、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住房城乡建设、卫生健康、药品监督管理等多个与民生联系密切的部门,95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等,都是一些方便群众,贴心服务的实实在在干货。与此同时,川渝两地正将有关业务系统接入两地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及“天府通办”“渝快办”移动端,通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网上政务服务专区集中对外展示,实现川渝通办事项线上“一地认证、全网通办”,这将更加便捷地服务两地民众,促进两地资源的整合,加快两地的高质量发展。

高效率服务,助推川渝“第四极”的崛起。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就更容易激发出党中央战略内涵,就最容易撞击出当前战略机遇的火花,使得川渝的发展之路走就越走越宽;紧密携手,经略西部广袤腹地、拓展战略回旋空间,能促进川渝内循环越来越有动力,带出一股川渝发展旋风。川渝两地同属内地,其发展的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与沿海发到地区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川渝发展必须另辟蹊径。而营商软环境的打造,是确保川渝各个方面更上一层楼的关键。众所周知,营商环境像空气、土壤一样,有好的营商环境,企业才愿意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茁壮成长,心无旁骛地发展。因此,只有共同把两地的行政壁垒打通,努力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政府的服务水平,大力凝聚川渝发展合力,围绕做优做强交通物流、产业体系、协同创新、生态环保、体制创新、对外开放、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才能真正促进好项目和大项目在川渝地区落地,才能最终形成良性发展的软环境,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促进两地的高质量发展,最终形成川渝“第四极”的迷人前景。

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川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为加强空间治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重大决策部署,川渝两地必须在战略牵引力、政策推动力、发展支撑力上做好功课,主动融入“双循环”、齐心唱好“双城记”,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切实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特别是促进两地的管理体制优化和融合,在全国高频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清单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跨省通办”范围和深度,推出一系列川渝通办事项清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川渝地区工作的剑之所指、靶之所向、力之所聚。川渝两地的相关部门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通过机制体制的创新,破除各种“玻璃门”“旋转门”和“弹簧门”,降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类制度性交易成本,营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进一步为川渝两地更好融入国内大循环,避免群众“来回跑”,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川渝经济圈,是以成都和重庆为核心,是西部人口最为稠密、产业最为集中、城镇密度最高的区域。川渝地区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区域早已存在,但作为一个经济区域,尚待进一步成长,只要成渝这一对双子星城市融合为一体,两地互相交流,优势互补,川渝地区的未来发展是不可估量的。

作者:肖水泉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