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农村土地确权激活乡村振兴新动力
“土地确权好,农民有依靠。”据农业农村部消息:截至目前,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超过96%,2亿农户领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农业,天下之大业也。农业强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就有了稳固的基础和保障。在新时代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从农村土地破题,着力抓好农村承包地管理工作,是唤醒广大农民投身乡村振兴的主体意识,激发农村地区和谐稳定发展的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
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是稳定民心的一剂良药。对中国的农民来说,土地代表着收入上和心理上稳定感。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不仅能够增强农民的稳定感,还能有效化解长久以来因权属不清、农林矛盾、农企矛盾以及农户自行转包等问题引发的纠纷,是构建农村地区和谐稳定发展面貌的一项重要举措。确权登记颁证是一项庞大而系统工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我国从2014年开始启动整省试点并逐步全面推开,历时5年在全国2838个县(市、区)、3.4万个乡镇、55万多个行政村基本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目前,2亿农户已领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如同让广大农民吃下了一颗长效“定心丸”,巩固和完善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保护农户权益是粮食安全的有力支撑。农民是实现粮食安全的经济主体,土地作为农业基本生产要素,则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这当中,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严格保护了农户承包权的财产权益,有效化解了“谁来种粮”和“如何种粮”的问题,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保持粮食种植面积与产量的重要举措。“十三五”期间,为保障粮食安全,中央持续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国各地全力落实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等土地制度改革的系列措施,有效助推了粮食产能再上新台阶,粮食生产实现了历史性的“十六连丰”,14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坚实支撑。
良好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在农村地区重点实施的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等改革措施,以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广大农民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目前,全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超过320万家,高素质农民超过1700万人,农村承包地流转面积比例达到35.9%。农村发展活力得以释放,农民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6万元,增速连续10年高于城镇居民。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是党的农村土地政策的重要落脚点,是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的基础底色。巩固和利用好这一成果,才能凝聚起全面小康的强大合力,让亿万农民的笑脸绽放在希望的田野上。
作者:王显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