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锚定远景目标 建设文化强国
只要我们每个人坚持从自身做起,为文化强国建设、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添砖加瓦,就一定能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的美好愿景。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锚定远景目标 建设文化强国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1-15

近日,"祖国在我心中·戏剧里的红色故事"巡演活动走进重庆市梁平区,为学校师生们带去了生动鲜活的红色故事和川剧表演。此次“戏曲进校园”活动,让师生们近距离接触了戏曲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激发了师生们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

建设文化强国,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类型多样,对于传统文化要善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利于培养和造就富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类似“戏曲进校园”这样的活动,就有助于让广大师生近距离接触传统艺术,学习欣赏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进一步增强师生文化自信,培养青少年学生立志做新时代文化工作的继承者和传承人的志向。

建设文化强国,要培育和涵养乐学好学的文化品格。曾几何时,我们一直耿耿于怀国人在全世界国家中的阅读排名,但相较于以色列人一年近60本的人均读书量、日本人一年近40本的人均读书量,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的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65本,这样的差距也不得不让我们正视。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的多少,不仅仅单纯地表现在阅读纸质图书的数量上,更重要的是折射出了民众对阅读的兴趣、对传统文化的膜拜、对新锐知识的追求,是一个民族不竭创新动力的源泉,是一个民族永葆旺盛生命力的密码。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更加重视文化方面的系统建设,加大“书香社区”“书香家庭”“书香学校”建设力度,在全社会形成爱护文化、学习文化、尊崇文化的热潮。历史的经验已经证明,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国家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我国虽然有强大的文化根基和强劲的文化发展势头,但事实不容忽视,那就是中国目前还只是一个文化大国而不是一个文化强国,我们文化软实力的表现与物质硬实力的日益强大并不相称。要实现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的转变,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事要做。

伟大的时代让我们有了鼓起来的“钱袋子”,更需要我们有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脑瓜子”。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坚持从自身做起,为文化强国建设、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添砖加瓦,就一定能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的美好愿景。

作者:程聪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锚定远景目标 建设文化强国

2020-11-15 10:09:42 来源: 0 条评论

近日,"祖国在我心中·戏剧里的红色故事"巡演活动走进重庆市梁平区,为学校师生们带去了生动鲜活的红色故事和川剧表演。此次“戏曲进校园”活动,让师生们近距离接触了戏曲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激发了师生们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

建设文化强国,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类型多样,对于传统文化要善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利于培养和造就富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类似“戏曲进校园”这样的活动,就有助于让广大师生近距离接触传统艺术,学习欣赏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进一步增强师生文化自信,培养青少年学生立志做新时代文化工作的继承者和传承人的志向。

建设文化强国,要培育和涵养乐学好学的文化品格。曾几何时,我们一直耿耿于怀国人在全世界国家中的阅读排名,但相较于以色列人一年近60本的人均读书量、日本人一年近40本的人均读书量,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的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65本,这样的差距也不得不让我们正视。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的多少,不仅仅单纯地表现在阅读纸质图书的数量上,更重要的是折射出了民众对阅读的兴趣、对传统文化的膜拜、对新锐知识的追求,是一个民族不竭创新动力的源泉,是一个民族永葆旺盛生命力的密码。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更加重视文化方面的系统建设,加大“书香社区”“书香家庭”“书香学校”建设力度,在全社会形成爱护文化、学习文化、尊崇文化的热潮。历史的经验已经证明,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国家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我国虽然有强大的文化根基和强劲的文化发展势头,但事实不容忽视,那就是中国目前还只是一个文化大国而不是一个文化强国,我们文化软实力的表现与物质硬实力的日益强大并不相称。要实现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的转变,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事要做。

伟大的时代让我们有了鼓起来的“钱袋子”,更需要我们有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脑瓜子”。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坚持从自身做起,为文化强国建设、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添砖加瓦,就一定能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发展的美好愿景。

作者:程聪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