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激活乡村博物馆的“非遗密码” 为小康聚能
激活乡村博物馆里的“致富密码”意义非比寻常。有政府为其提供的平台和绿色通道,多激活农村大地上的“文化因子”才会源源不断,为乡村振兴的致富力量。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激活乡村博物馆的“非遗密码” 为小康聚能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1-13

100年前的织机,200年前的纺车,300年前的布料收纳柜;从粗布衣服到时尚女包,从床上用品到餐巾杯垫,从传统纺织表演到新品发布T台走秀……走进位于河北省赞皇县刘家庄村的“原村土布博物馆”,感受到的是土布不“土”。在这里,80岁的“织娘”和年轻时装女模同台献技,小山村的“非遗”技艺透出“国际范”。

小山村的土布(棉布),不仅是当地脱贫致富的非遗文化产业,更是一个地方历史风物的见证。那些成立在乡村博物馆里的土布,演绎的是乡村百年梦想,展示的是当地农民走在全面小康路上的精神密码、文化脉络。“原村”用“原汁原味”的土布,走上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也让更多农民从中看到了振兴乡村的力量。也是原始纺车和木织布机,一梭一梭纯手工编织,缔造出来的幸福小康,编织出来的乡村文化产业的向上力量。

土布致富在中华大地不是个例,那些留存在乡土文化中的密码,如果能有效激活,对于农耕文明来说,就是一条贯穿过去与未来的桥。乡亲们从上面走过,既能让乡土文化得到赓续传承,还能带动一个产业。以原村的土布为例,2007年,原村土布在当地政府扶持下,成立了土布专业合作社,逐步从一个手工作坊,发展成集生产加工、研发、销售为一体的规模化企业,带动了6个乡镇17个村、800多名妇女脱贫致富。原村卖土布,更展示乡土文化:土布加工、文化展示、游客体验、优质农产品展销为一体的原村土布文化产业园,大大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密码,对非遗传承、农民就业都带来前所未有的好前景。

激活乡村文化密码不能仅靠农民力量。只有政府积极为地方文化产业牵线搭桥,提供更好的平台;只有乡土非遗传人在激活文化密码上不遗余力,文化产业发展才会要人有人,要资源有资源,要渠道有渠道,乡村致富的大门才会多层面打开。就如原村土布馆开馆之后,10公里之外的另外一个乡村博物馆,蜜蜂博物馆也成立了,从养蜂到采蜜酿制,农村工艺让每逢节假日前来观赏的游客有滋有味领略了乡村的魅力。尽管这些博物馆规模不大,但是有传统和现代乡土工艺展览、乡土文化沿革知识长廊,还有健康养生展示……这些都是乡村走向致富路的活力因子。

因此,激活乡村博物馆里的“致富密码”意义非比寻常。有政府为其提供的平台和绿色通道,多激活农村大地上的“文化因子”才会源源不断,为乡村振兴的致富力量。

作者:王火乍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激活乡村博物馆的“非遗密码” 为小康聚能

2020-11-13 09:05:20 来源: 0 条评论

100年前的织机,200年前的纺车,300年前的布料收纳柜;从粗布衣服到时尚女包,从床上用品到餐巾杯垫,从传统纺织表演到新品发布T台走秀……走进位于河北省赞皇县刘家庄村的“原村土布博物馆”,感受到的是土布不“土”。在这里,80岁的“织娘”和年轻时装女模同台献技,小山村的“非遗”技艺透出“国际范”。

小山村的土布(棉布),不仅是当地脱贫致富的非遗文化产业,更是一个地方历史风物的见证。那些成立在乡村博物馆里的土布,演绎的是乡村百年梦想,展示的是当地农民走在全面小康路上的精神密码、文化脉络。“原村”用“原汁原味”的土布,走上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也让更多农民从中看到了振兴乡村的力量。也是原始纺车和木织布机,一梭一梭纯手工编织,缔造出来的幸福小康,编织出来的乡村文化产业的向上力量。

土布致富在中华大地不是个例,那些留存在乡土文化中的密码,如果能有效激活,对于农耕文明来说,就是一条贯穿过去与未来的桥。乡亲们从上面走过,既能让乡土文化得到赓续传承,还能带动一个产业。以原村的土布为例,2007年,原村土布在当地政府扶持下,成立了土布专业合作社,逐步从一个手工作坊,发展成集生产加工、研发、销售为一体的规模化企业,带动了6个乡镇17个村、800多名妇女脱贫致富。原村卖土布,更展示乡土文化:土布加工、文化展示、游客体验、优质农产品展销为一体的原村土布文化产业园,大大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密码,对非遗传承、农民就业都带来前所未有的好前景。

激活乡村文化密码不能仅靠农民力量。只有政府积极为地方文化产业牵线搭桥,提供更好的平台;只有乡土非遗传人在激活文化密码上不遗余力,文化产业发展才会要人有人,要资源有资源,要渠道有渠道,乡村致富的大门才会多层面打开。就如原村土布馆开馆之后,10公里之外的另外一个乡村博物馆,蜜蜂博物馆也成立了,从养蜂到采蜜酿制,农村工艺让每逢节假日前来观赏的游客有滋有味领略了乡村的魅力。尽管这些博物馆规模不大,但是有传统和现代乡土工艺展览、乡土文化沿革知识长廊,还有健康养生展示……这些都是乡村走向致富路的活力因子。

因此,激活乡村博物馆里的“致富密码”意义非比寻常。有政府为其提供的平台和绿色通道,多激活农村大地上的“文化因子”才会源源不断,为乡村振兴的致富力量。

作者:王火乍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