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重大工程”标注伟大奋斗历程 彰显发展辉煌成就
鲜活的事实启示我们,只有发挥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才能让一个又一个工程从蓝图走向现实。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重大工程”标注伟大奋斗历程 彰显发展辉煌成就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1-06

从可燃冰试采创下“产气总量”“日均产气量”两项世界纪录到大藤峡水利枢纽左岸工程全面投产,从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码头正式开港到穿越三大沙漠的京新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十三五”以来,重大工程捷报连连。一项项重大工程接连攻克难关,勇攀创新高峰。

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体现在制造水平上,其中尤为关键的是重大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便是一件件重大工程的落成。从“两弹一星”到“嫦娥”探月,从“长五”飞天到“蛟龙”入海,从光量子计算机问世到FAST“观天巨眼”搜寻百亿光年外的宇宙信号……从“一五”到“十三五”,一项项科技领域重大工程,作为“大国重器”,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复兴号高铁驰骋于华夏大地……一系列重大工程精彩亮相,让国人自豪,令世界赞叹。

“重大工程”彰显中国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长春第一汽车厂、三门峡水电站、包头钢铁公司、沈阳第一机床厂、洛阳拖拉机制造厂、华北制药厂……在1953年开启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中,156个重工业为主的项目,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问鼎苍穹的“天问一号”,遨游沧海的“华龙一号”,京雄城际铁路、中欧班列、港珠澳大桥……从深海空间站到量子通信、从5G到高速铁路,“十三五”规划中,165项重大工程项目凸显战略性和牵引性,代表着世界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方向。以五年规划和计划为引领,以重大工程项目为牵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资料显示,2016-2019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4.54万亿元增至31.71万亿元,年均增长5.9%,远高于同期世界工业2.9%的年均增速。2019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达28.1%,连续10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目前,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重大工程”彰显中国创新能力跃升新高度。回眸“十三五”,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居世界第二,全员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提高,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提交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一,创新质量连年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五年来,在苍茫太空、在辽阔大地、在深邃海域,一项项重大工程,犹如一颗颗巨变的“种子”,生长勃发并牵引着一个个重大领域实现历史性跨越。沿着历史长河,追溯一项项重大工程项目从设计到完工的建设历程,就会不止惊叹于其成就的非凡、飞跃的巨变,更会发现背后蕴藏的丰富历史经验:从跟跑到领跑,从接受援助到自主研发建设,这是一条中国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道路,彰显着中国创新的力量。一项项科技领域重大工程,作为“大国重器”,不仅彰显中国制造的新高度和新水平,也一次次刷新中国自主创新的进度条。

“重大工程”彰显中国之治优势创造新奇迹。从中国实际出发,选择有利于中国发展的道路。善于制定战略规划,是中国共产党人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对“五年规划”的坚持和完善,已成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一个个五年规划为指引,近两千项重大工程屹立在华夏大地,铸造了中国经济的顶梁柱。“十三五”以来,一件件重大工程顺利落成的背后,无一不是来自科研、产业、资金、人才等全方位的合力,无不写满了探索的艰辛。每一项重大工程,都是全面系统的建设和推进,是“中国方案”厚积薄发的结晶,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奏出的时代强音,有力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鲜活的事实启示我们,只有发挥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才能让一个又一个工程从蓝图走向现实。

作者:洪艺润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重大工程”标注伟大奋斗历程 彰显发展辉煌成就

2020-11-06 09:40:29 来源: 0 条评论

从可燃冰试采创下“产气总量”“日均产气量”两项世界纪录到大藤峡水利枢纽左岸工程全面投产,从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码头正式开港到穿越三大沙漠的京新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十三五”以来,重大工程捷报连连。一项项重大工程接连攻克难关,勇攀创新高峰。

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体现在制造水平上,其中尤为关键的是重大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便是一件件重大工程的落成。从“两弹一星”到“嫦娥”探月,从“长五”飞天到“蛟龙”入海,从光量子计算机问世到FAST“观天巨眼”搜寻百亿光年外的宇宙信号……从“一五”到“十三五”,一项项科技领域重大工程,作为“大国重器”,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复兴号高铁驰骋于华夏大地……一系列重大工程精彩亮相,让国人自豪,令世界赞叹。

“重大工程”彰显中国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长春第一汽车厂、三门峡水电站、包头钢铁公司、沈阳第一机床厂、洛阳拖拉机制造厂、华北制药厂……在1953年开启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中,156个重工业为主的项目,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问鼎苍穹的“天问一号”,遨游沧海的“华龙一号”,京雄城际铁路、中欧班列、港珠澳大桥……从深海空间站到量子通信、从5G到高速铁路,“十三五”规划中,165项重大工程项目凸显战略性和牵引性,代表着世界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方向。以五年规划和计划为引领,以重大工程项目为牵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资料显示,2016-2019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4.54万亿元增至31.71万亿元,年均增长5.9%,远高于同期世界工业2.9%的年均增速。2019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达28.1%,连续10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目前,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重大工程”彰显中国创新能力跃升新高度。回眸“十三五”,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居世界第二,全员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提高,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提交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一,创新质量连年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量子通信等领域取得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五年来,在苍茫太空、在辽阔大地、在深邃海域,一项项重大工程,犹如一颗颗巨变的“种子”,生长勃发并牵引着一个个重大领域实现历史性跨越。沿着历史长河,追溯一项项重大工程项目从设计到完工的建设历程,就会不止惊叹于其成就的非凡、飞跃的巨变,更会发现背后蕴藏的丰富历史经验:从跟跑到领跑,从接受援助到自主研发建设,这是一条中国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道路,彰显着中国创新的力量。一项项科技领域重大工程,作为“大国重器”,不仅彰显中国制造的新高度和新水平,也一次次刷新中国自主创新的进度条。

“重大工程”彰显中国之治优势创造新奇迹。从中国实际出发,选择有利于中国发展的道路。善于制定战略规划,是中国共产党人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对“五年规划”的坚持和完善,已成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一个个五年规划为指引,近两千项重大工程屹立在华夏大地,铸造了中国经济的顶梁柱。“十三五”以来,一件件重大工程顺利落成的背后,无一不是来自科研、产业、资金、人才等全方位的合力,无不写满了探索的艰辛。每一项重大工程,都是全面系统的建设和推进,是“中国方案”厚积薄发的结晶,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奏出的时代强音,有力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鲜活的事实启示我们,只有发挥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才能让一个又一个工程从蓝图走向现实。

作者:洪艺润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