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稳定向好 农业发展喜迎“小康之年”
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的综合推进,必将将美丽乡村的建设推向新的台阶。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稳定向好 农业发展喜迎“小康之年”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1-06

近期,各行业主管部门陆续公布了各自领域“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数据,其中农业农村领域的数据尤为引人注意。经过五年的发展,我国农业生产继续保持稳步上升态势,粮食产量实现十六连丰,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稳定在470公斤以上,远远高于国际粮食安全标准。这样的农业发展成果来之不易,尤其是在因新冠肺炎疫情使国际粮食市场风云激荡之际,稳定而充足的粮食供应数据,让担心粮食安全问题的人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山陵既固,中夏小康”,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直不断追寻的社会发展目标,也是反映着中国农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深切希冀。在2020年,我们不仅迎来了“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也迎来了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整个“十三五”时期便是中国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起最后冲刺的阶段。在这五年里我们在农业农村领域有效应对了重大旱涝灾害、重大病虫害、非洲猪瘟、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风险带来的连锁考验,我们取得了令世人刮目、让我们自豪的发展成绩,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中的参与感、获得感与幸福感也在不断增强。

农民富裕,收入翻番夯实小康基础。“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带动广大贫困地区的农民群体一起步向小康社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在公布的“十三五”期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尤为亮眼,在2019年已经达到1.6万元的大关,提前一年实现了相较于2010年收入翻番的发展目标,农民的“钱袋子”越发的鼓起来了。“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农民的储蓄增加了,家中的余粮增多了,农户对于生活的要求自然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也更加坚定了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底气。而持续推进并将在2020年取得最终胜利的脱贫攻坚战,则为农村地区的全面小康补齐了最后一块短板,贫困偏远地区的农户以远超平均水平的收入增长速度脱贫致富,贫困发生率降至0.6%,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7%,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完美诠释了“在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真谛。

农业发展,藏粮于技确保口粮安全。农民的富裕、农村的建设,归根到底离不开农业——这一农村核心产业的发展壮大。而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整个经济体系发展的最底层根基,其农业安全尤其是口粮安全更是农村地区发展首先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建设高标准农田、落实耕地红线保护......一系列有利于粮食保产增收的重大措施得到全方位落实,农业现代化发展速度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步入快车道,这一切举措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在整个“十三五”期间粮食生产连续五年超过1.3万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稳定在470公斤以上。农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口粮安全日益牢固上,也体现在农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达到60%,主要农作物实现了良种全覆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现代农业发展迈向了新的台阶,科技兴农、绿色强农,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上。

农村美丽,乡村振兴唤起变革新篇。“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的住乡愁”的田野,才是千百代中国人记忆深处的美丽乡村,正在深刻推进的美丽中国建设也离不开农村的靓丽美化。厕所革命为农户营造了良好的卫生条件;人居环境整治让农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亮化提升;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使农民的生活愈加便捷。更加美丽的乡村、更加富裕的村落已成为中国农村地区的常态,农村地区褪去了贫穷落后的外衣,展现出安定富裕的祥和,“四十年沧桑巨变,旧貌换新颜”。农村地区的美丽变化,不仅增强了农民群体的幸福感,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的综合推进,必将将美丽乡村的建设推向新的台阶。

作者:龚敬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稳定向好 农业发展喜迎“小康之年”

2020-11-06 09:38:08 来源: 0 条评论

近期,各行业主管部门陆续公布了各自领域“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数据,其中农业农村领域的数据尤为引人注意。经过五年的发展,我国农业生产继续保持稳步上升态势,粮食产量实现十六连丰,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稳定在470公斤以上,远远高于国际粮食安全标准。这样的农业发展成果来之不易,尤其是在因新冠肺炎疫情使国际粮食市场风云激荡之际,稳定而充足的粮食供应数据,让担心粮食安全问题的人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山陵既固,中夏小康”,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直不断追寻的社会发展目标,也是反映着中国农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深切希冀。在2020年,我们不仅迎来了“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也迎来了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整个“十三五”时期便是中国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起最后冲刺的阶段。在这五年里我们在农业农村领域有效应对了重大旱涝灾害、重大病虫害、非洲猪瘟、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风险带来的连锁考验,我们取得了令世人刮目、让我们自豪的发展成绩,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中的参与感、获得感与幸福感也在不断增强。

农民富裕,收入翻番夯实小康基础。“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带动广大贫困地区的农民群体一起步向小康社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在公布的“十三五”期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尤为亮眼,在2019年已经达到1.6万元的大关,提前一年实现了相较于2010年收入翻番的发展目标,农民的“钱袋子”越发的鼓起来了。“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农民的储蓄增加了,家中的余粮增多了,农户对于生活的要求自然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也更加坚定了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底气。而持续推进并将在2020年取得最终胜利的脱贫攻坚战,则为农村地区的全面小康补齐了最后一块短板,贫困偏远地区的农户以远超平均水平的收入增长速度脱贫致富,贫困发生率降至0.6%,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7%,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完美诠释了“在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真谛。

农业发展,藏粮于技确保口粮安全。农民的富裕、农村的建设,归根到底离不开农业——这一农村核心产业的发展壮大。而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整个经济体系发展的最底层根基,其农业安全尤其是口粮安全更是农村地区发展首先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建设高标准农田、落实耕地红线保护......一系列有利于粮食保产增收的重大措施得到全方位落实,农业现代化发展速度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步入快车道,这一切举措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在整个“十三五”期间粮食生产连续五年超过1.3万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稳定在470公斤以上。农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口粮安全日益牢固上,也体现在农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达到60%,主要农作物实现了良种全覆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现代农业发展迈向了新的台阶,科技兴农、绿色强农,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上。

农村美丽,乡村振兴唤起变革新篇。“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的住乡愁”的田野,才是千百代中国人记忆深处的美丽乡村,正在深刻推进的美丽中国建设也离不开农村的靓丽美化。厕所革命为农户营造了良好的卫生条件;人居环境整治让农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亮化提升;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使农民的生活愈加便捷。更加美丽的乡村、更加富裕的村落已成为中国农村地区的常态,农村地区褪去了贫穷落后的外衣,展现出安定富裕的祥和,“四十年沧桑巨变,旧貌换新颜”。农村地区的美丽变化,不仅增强了农民群体的幸福感,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的综合推进,必将将美丽乡村的建设推向新的台阶。

作者:龚敬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