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说|急救教育入校是明智之举
笔者相信通过社会合力,急救知识普及将从基础教育辐射到整个社会,从而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青年说|急救教育入校是明智之举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0-14

将急救知识纳入基础教育,一直是社会广泛呼吁的话题。教育部近日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670号建议的答复中确切指出,将心肺复苏和急救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将急救知识纳入基础教育相关课程。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分钟就有1人死于心源性猝死。社会大众在面对心脏猝停患者时,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很多人不敢施以援手,以致于错失抢救的最佳时机而导致患者平白送命。无数过早停止的心跳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高我国社会的急救技能普及率迫在眉睫。

在社会层面上,“急救知识亟待普及”的需求我们已经听了太多次了,但无论是社会公众还是政府部门,都想当然地把“呼吁普及”当作了万能药,忽略了真正实践层面上的问题,而教育部的举措无疑是一种对社会问题的正面回应,值得肯定。

同时,将急救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也是对学校教育体系的一种完善。我国的教育体系多次改革,已经取得可喜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以健康教育这一板块为例,许多学校并不重视相关知识的教育,甚至并未设置相关课程,更不用说急救技能的培训。而部分学校虽然开设了相关课程,却也并不重视对急救能力的培养。而将急救知识教育纳入学校基础教育体系,能引起学校的关注和重视,也是对我国学校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和医疗健康知识,也是在为自己和家人的生命保驾护航。大多数的突发性疾病并非出现得无缘无故,身体或许早就发出了警告,只是患者不以为意或是习惯性忽略。以心源性猝死患者为例,患者在心脏骤停前几日就会出现胸闷加重、心跳过缓、不明原因的疲乏、眼前发黑和肢体麻木等症状。倘若患者自身具备相关医疗健康知识,很大可能就会对身体的预兆有所警觉,并采取相关行动或寻求医疗帮助,那么人世间便又少了一桩悲剧。

急救知识走进校园和普及社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关注。但是在实施过程不能流于表面,陷入形式主义的圈套。考核并非教育的最终目的,提高健康意识和掌握急救知识才是重点,尤其是急救技能的培训更应贯穿始终。这不仅需要学校的不断努力,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同样至关重要。笔者相信通过社会合力,急救知识普及将从基础教育辐射到整个社会,从而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作者:蒋鑫

(作者系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学生)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青年说|急救教育入校是明智之举

2020-10-14 09:53:32 来源: 0 条评论

将急救知识纳入基础教育,一直是社会广泛呼吁的话题。教育部近日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670号建议的答复中确切指出,将心肺复苏和急救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将急救知识纳入基础教育相关课程。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分钟就有1人死于心源性猝死。社会大众在面对心脏猝停患者时,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很多人不敢施以援手,以致于错失抢救的最佳时机而导致患者平白送命。无数过早停止的心跳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高我国社会的急救技能普及率迫在眉睫。

在社会层面上,“急救知识亟待普及”的需求我们已经听了太多次了,但无论是社会公众还是政府部门,都想当然地把“呼吁普及”当作了万能药,忽略了真正实践层面上的问题,而教育部的举措无疑是一种对社会问题的正面回应,值得肯定。

同时,将急救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也是对学校教育体系的一种完善。我国的教育体系多次改革,已经取得可喜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以健康教育这一板块为例,许多学校并不重视相关知识的教育,甚至并未设置相关课程,更不用说急救技能的培训。而部分学校虽然开设了相关课程,却也并不重视对急救能力的培养。而将急救知识教育纳入学校基础教育体系,能引起学校的关注和重视,也是对我国学校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具备一定的急救知识和医疗健康知识,也是在为自己和家人的生命保驾护航。大多数的突发性疾病并非出现得无缘无故,身体或许早就发出了警告,只是患者不以为意或是习惯性忽略。以心源性猝死患者为例,患者在心脏骤停前几日就会出现胸闷加重、心跳过缓、不明原因的疲乏、眼前发黑和肢体麻木等症状。倘若患者自身具备相关医疗健康知识,很大可能就会对身体的预兆有所警觉,并采取相关行动或寻求医疗帮助,那么人世间便又少了一桩悲剧。

急救知识走进校园和普及社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关注。但是在实施过程不能流于表面,陷入形式主义的圈套。考核并非教育的最终目的,提高健康意识和掌握急救知识才是重点,尤其是急救技能的培训更应贯穿始终。这不仅需要学校的不断努力,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同样至关重要。笔者相信通过社会合力,急救知识普及将从基础教育辐射到整个社会,从而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作者:蒋鑫

(作者系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学生)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