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跨省通办”彰显人民至上情怀
让网络更通畅、办事更便捷、群众更满意,理当成为各级政务服务的标准。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跨省通办”彰显人民至上情怀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0-12

“生病了我也不想去看,在这边花钱看病,还得回老家报销,往返路费比医疗费更高。”目前,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工作已经在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展开。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中进一步提出,要在2021年底前实现“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申请人在异地门诊就医时可凭社会保障卡、身份证或医保电子凭证直接结算医疗费用。

在“流动中国”背景下,我国有2.8亿人处于“人户分离”状态。据国家卫健委统计,随子女迁移老人就近1800万。人员异地工作生活,遭遇最大的困扰是在教育、社保、医疗、养老、婚育等方面的政务服务。特别是跨省就医费用结算,已上升为民生刚需。如今,在长三角一市三省、京津冀协同发展区、西南5省份(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跨省门诊已可直接结算。拿着社保卡,在就医的医院即时享受门诊医疗保险待遇,这是一大民生红利。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已达31673家,其中二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28755家,并且保持持续增长趋势。医保“一卡通”提高了城乡居民对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增强了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在国家层面,2016年12月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就已上线,功能不断完善,目前已覆盖全国所有省份、所有统筹地区。但在满足群众异地就医结算需求上,还不尽人意。因门诊就医结算频次高、结算量大,单笔结算金额较小,医保信息系统承载能力尚显不足,这是客观原因。在主观上,主要是地区和部门利益在作梗。如甲地人到乙地看病,甲地的钱就会流入乙地,于是就来个肥水不流外人田,对接入系统消极。这种利益固化明显不合适宜,应尽早打破。倘若有的地方及部门抱着固有的利益、资源不放手,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省通办”,不仅妨碍群众办事,更会堵塞人心。

顺利推进“跨省通办”,首先需要建立统一标准,规范信息发布,保障公开质量。按照政府信息主动公开要求,细致梳理公开目录、制定公开标准,使公开内容更全面、更贴近群众生产生活,这是“跨省通办”的重要前提。积极融合政务公开与“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通各层级审批系统,强化全流程衔接,让群众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查询、办理政务事项,是“跨省通办”的应有之意。同时,还要创新载体,快速提供信息,统一全流程模式,为“一站式”服务夯实保障。

“跨省通办”是一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工程,是为建设服务型、智慧型政府固根本、利长远、稳预期的善政。部分硬件已经基本具备,只欠主动伸出合作之手这股“东风”。应按照“应上尽上”的原则,覆盖政务服务事项“全程通办”。如重庆确定江北区34项、渝北区38项与德阳市跨城通办事项,开通了多项跨省税费、诉讼异地一体通办业务,给群众带来了诸多便利、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对法律法规明确要求必须到现场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应采取“收受分离”“多地联办”模式,“异地代收代办”,实行一地受理申请、各地政府部门内部协同办理。

在互联网时代,政务服务需要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顺应网络时代的办事方式,满足人民群众的办事需求。让网络更通畅、办事更便捷、群众更满意,理当成为各级政务服务的标准。

作者:张全林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跨省通办”彰显人民至上情怀

2020-10-12 08:58:51 来源: 0 条评论

“生病了我也不想去看,在这边花钱看病,还得回老家报销,往返路费比医疗费更高。”目前,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工作已经在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展开。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中进一步提出,要在2021年底前实现“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申请人在异地门诊就医时可凭社会保障卡、身份证或医保电子凭证直接结算医疗费用。

在“流动中国”背景下,我国有2.8亿人处于“人户分离”状态。据国家卫健委统计,随子女迁移老人就近1800万。人员异地工作生活,遭遇最大的困扰是在教育、社保、医疗、养老、婚育等方面的政务服务。特别是跨省就医费用结算,已上升为民生刚需。如今,在长三角一市三省、京津冀协同发展区、西南5省份(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跨省门诊已可直接结算。拿着社保卡,在就医的医院即时享受门诊医疗保险待遇,这是一大民生红利。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已达31673家,其中二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28755家,并且保持持续增长趋势。医保“一卡通”提高了城乡居民对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增强了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在国家层面,2016年12月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就已上线,功能不断完善,目前已覆盖全国所有省份、所有统筹地区。但在满足群众异地就医结算需求上,还不尽人意。因门诊就医结算频次高、结算量大,单笔结算金额较小,医保信息系统承载能力尚显不足,这是客观原因。在主观上,主要是地区和部门利益在作梗。如甲地人到乙地看病,甲地的钱就会流入乙地,于是就来个肥水不流外人田,对接入系统消极。这种利益固化明显不合适宜,应尽早打破。倘若有的地方及部门抱着固有的利益、资源不放手,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省通办”,不仅妨碍群众办事,更会堵塞人心。

顺利推进“跨省通办”,首先需要建立统一标准,规范信息发布,保障公开质量。按照政府信息主动公开要求,细致梳理公开目录、制定公开标准,使公开内容更全面、更贴近群众生产生活,这是“跨省通办”的重要前提。积极融合政务公开与“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通各层级审批系统,强化全流程衔接,让群众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查询、办理政务事项,是“跨省通办”的应有之意。同时,还要创新载体,快速提供信息,统一全流程模式,为“一站式”服务夯实保障。

“跨省通办”是一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工程,是为建设服务型、智慧型政府固根本、利长远、稳预期的善政。部分硬件已经基本具备,只欠主动伸出合作之手这股“东风”。应按照“应上尽上”的原则,覆盖政务服务事项“全程通办”。如重庆确定江北区34项、渝北区38项与德阳市跨城通办事项,开通了多项跨省税费、诉讼异地一体通办业务,给群众带来了诸多便利、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对法律法规明确要求必须到现场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应采取“收受分离”“多地联办”模式,“异地代收代办”,实行一地受理申请、各地政府部门内部协同办理。

在互联网时代,政务服务需要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顺应网络时代的办事方式,满足人民群众的办事需求。让网络更通畅、办事更便捷、群众更满意,理当成为各级政务服务的标准。

作者:张全林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