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民俗文化“联姻”乡村旅游 让游客望山看水忆乡愁
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旅游产品体系,形成一村一精品、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产业,为旅游者提供具有鲜明民俗文化特性的旅游体验,实现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有机结合,就能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民俗文化“联姻”乡村旅游 让游客望山看水忆乡愁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0-11

文化广场驻足的村民,村史馆里带孩子的家长,壁画前拍照的“网红”……4日一大早,吉林省农安县小城子乡西王家村便热闹起来。“你见过农村里的博物馆吗?来我们村转一圈。”西王家村党支部书记王在新说。眼前的这个小村庄颇有“历史范儿”,是许多游客的假期“打卡地”。当地“以旧带新”地打造“民俗记忆”旅游元素后,解锁了乡村旅游新玩法。游客不仅可以了解东北人的民俗传统,还能直观感受老物件魅力,了解西王家村的时代变迁。

稻田里听蛙声四起、竹林前享悠然小憩、茶园中驰目骋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旅游休闲消费日益增加,乡村旅游逐年升温,越来越多城里人闲暇时选择到乡村望山看水忆乡愁。据农业农村部消息,2019年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约32亿人次,营业收入达8500亿元。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这种速度带着美丽乡村的巨变也带着快速复制的千篇一律,遍地可见的油菜花,完全雷同的文化节,快餐化连锁的特色小吃,也让一些地方的乡村旅游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缺乏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显然,挖掘乡村文化的内涵,依托乡村丰富的自然环境、人文资源、农业基础,发展集农耕文明、观赏、娱乐、体验等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文化品牌,是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而融入民俗文化活动,发展独具特色的民俗旅游也就应运而生。

民俗旅游是某些地区为了传承和发展本地区特色的民俗风情而专门开发出来的,它更加注重对珍贵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为了保留本地区特色民俗而采取的一种重要手段。众所都知,乡村与城市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存在差异,一些特殊地区的民俗习惯与其他地区不同,这些差异更能激发游客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让乡村旅游充满了吸引力。在民俗旅游的过程中,游客可以欣赏到当地的特色的民俗,感受到当地特色的文化习惯,顺便尝到当地的一些特色美食,感受到另一种不一样的生活。

每一个村落都有一段独特历史,每一个村落都有独特文化。近年来,不少地区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通过盘点民俗文化“家底”、活化民族文化资源,推出了别具特色、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主打民俗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继续深入挖掘文化潜力,为恢复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就从本次国庆小长假来看,江苏、湖北等地举办的乡村旅游节,推出惠民采摘、文化展演、非遗项目展等项目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前去观赏和品尝;贵州清镇的时光贵州小镇上,身穿代表贵州苗族、侗族、布依族等18个少数民族服饰的演员们,深情演唱一首首当地特色歌曲,让游客们不仅看到了小镇的美景,还了解了当地的民俗文化。诚如专家所说,乡恋乡愁让村民有了归属感,也让游客在追忆往昔时产生共鸣,这是乡村民俗游的魅力所在。

民俗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乡村旅游是民俗文化的载体。随着乡村旅游模式的日益成熟和多样化,人们从单纯的观光欣赏到追求深度的体验,在参与生产劳作和民俗工艺的活动中习得农耕文化知识和乡土生活经历。正是在体验乡村生活和乡村文化的一系列过程中,人们对乡村再次形成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旅游产品体系,形成一村一精品、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产业,为旅游者提供具有鲜明民俗文化特性的旅游体验,实现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有机结合,就能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潋光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民俗文化“联姻”乡村旅游 让游客望山看水忆乡愁

2020-10-11 06:00:00 来源: 0 条评论

文化广场驻足的村民,村史馆里带孩子的家长,壁画前拍照的“网红”……4日一大早,吉林省农安县小城子乡西王家村便热闹起来。“你见过农村里的博物馆吗?来我们村转一圈。”西王家村党支部书记王在新说。眼前的这个小村庄颇有“历史范儿”,是许多游客的假期“打卡地”。当地“以旧带新”地打造“民俗记忆”旅游元素后,解锁了乡村旅游新玩法。游客不仅可以了解东北人的民俗传统,还能直观感受老物件魅力,了解西王家村的时代变迁。

稻田里听蛙声四起、竹林前享悠然小憩、茶园中驰目骋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旅游休闲消费日益增加,乡村旅游逐年升温,越来越多城里人闲暇时选择到乡村望山看水忆乡愁。据农业农村部消息,2019年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约32亿人次,营业收入达8500亿元。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这种速度带着美丽乡村的巨变也带着快速复制的千篇一律,遍地可见的油菜花,完全雷同的文化节,快餐化连锁的特色小吃,也让一些地方的乡村旅游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缺乏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显然,挖掘乡村文化的内涵,依托乡村丰富的自然环境、人文资源、农业基础,发展集农耕文明、观赏、娱乐、体验等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文化品牌,是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而融入民俗文化活动,发展独具特色的民俗旅游也就应运而生。

民俗旅游是某些地区为了传承和发展本地区特色的民俗风情而专门开发出来的,它更加注重对珍贵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为了保留本地区特色民俗而采取的一种重要手段。众所都知,乡村与城市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存在差异,一些特殊地区的民俗习惯与其他地区不同,这些差异更能激发游客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让乡村旅游充满了吸引力。在民俗旅游的过程中,游客可以欣赏到当地的特色的民俗,感受到当地特色的文化习惯,顺便尝到当地的一些特色美食,感受到另一种不一样的生活。

每一个村落都有一段独特历史,每一个村落都有独特文化。近年来,不少地区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通过盘点民俗文化“家底”、活化民族文化资源,推出了别具特色、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主打民俗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继续深入挖掘文化潜力,为恢复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就从本次国庆小长假来看,江苏、湖北等地举办的乡村旅游节,推出惠民采摘、文化展演、非遗项目展等项目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前去观赏和品尝;贵州清镇的时光贵州小镇上,身穿代表贵州苗族、侗族、布依族等18个少数民族服饰的演员们,深情演唱一首首当地特色歌曲,让游客们不仅看到了小镇的美景,还了解了当地的民俗文化。诚如专家所说,乡恋乡愁让村民有了归属感,也让游客在追忆往昔时产生共鸣,这是乡村民俗游的魅力所在。

民俗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乡村旅游是民俗文化的载体。随着乡村旅游模式的日益成熟和多样化,人们从单纯的观光欣赏到追求深度的体验,在参与生产劳作和民俗工艺的活动中习得农耕文化知识和乡土生活经历。正是在体验乡村生活和乡村文化的一系列过程中,人们对乡村再次形成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旅游产品体系,形成一村一精品、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产业,为旅游者提供具有鲜明民俗文化特性的旅游体验,实现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有机结合,就能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潋光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