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华龙两江评:稳就业要围绕调结构提质量发力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有梯度地促进就业,化解“有事无人干,有人无事干”的困扰,才是就业之稳的根基所在。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稳就业要围绕调结构提质量发力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0-10-05

“六稳”“六保”是今年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就业处于压首位置。在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凸显、新的影响因素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何“稳”,怎样“保”,关键是要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不仅要实现更充分的就业,而且要持续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实现高质量、更体面的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全面小康的一面镜子。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稳就业意味着小康的成色。今年受疫情冲击影响,就业压力较大。一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升至6%以上。但随着经济的复苏,各项促就业政策的落地,就业形势总体在改善。日前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城镇调查失业率略有下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前8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81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少增203万人。8月份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6%,比上个月下降了0.1个百分点。应该说,宏观层面的稳就业,成绩单在提振信心。

但由于就业“旱涝不均”,梯次性就业的短板待补,“技工荒”一直是业界困扰,结构性矛盾一直突出,对未来就业走向,仍不能掉以轻心。加之低端产业的转移,就业压力变数甚多。切实兜稳民生底线,改善就业结构是个撬动点。如重庆专门出台稳定和促进就业实施意见,就提升劳动者技能开展大规模培训,对企业扩大新型学徒制培训范围还给予一定补贴。抓住技能提升这个关键,才能优化就业结构,在整体上就业更稳。

破解结构性矛盾是稳就业撬动点。当前,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高技能人才短缺,一般技能人才供应相对过剩,应进一步优化职业技能培训结构,提升高技能人才占比,更好满足社会需求,实现有梯度地促进就业。技能人才俗称“工匠”,随着新发展格局的全面推进,“双循环”对高端工匠缺乏仍然是不容忽视的短板。近年来,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技能劳动者比例偏低,结构失衡,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限制了中小企业用工需求的扩大,直接影响到产业链的竞争力。

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应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职业教育由“教育教学型”向“产教融合型”转变。在政策保障上,应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政府应充分发挥引导资金投向的作用,动员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技能人才的开发培养。协调好政府部门、教育培训系统、企业及劳动者之间的责、权、利,职前教育与在职培训“两手抓”,延伸培养人才链,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

企业应秉持人才投入收益最大的理念,通过目标激励、跨界培养、基地培训等措施,打造“双师型”,提高“工匠力”。高素质工匠型人才,体现在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上。企业不仅要大力营造崇尚技术发明、厚爱工匠的企业文化,更要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总之,应从供给侧入手,建立和完善技能人才培养载体,优化技能人才创业平台供给,用事业激励人,用待遇留住人,形成人才济济的氛围。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有梯度地促进就业,化解“有事无人干,有人无事干”的困扰,才是就业之稳的根基所在。

作者:张全林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稳就业要围绕调结构提质量发力

2020-10-05 06:00:00 来源: 0 条评论

“六稳”“六保”是今年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就业处于压首位置。在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凸显、新的影响因素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何“稳”,怎样“保”,关键是要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不仅要实现更充分的就业,而且要持续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实现高质量、更体面的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全面小康的一面镜子。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稳就业意味着小康的成色。今年受疫情冲击影响,就业压力较大。一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升至6%以上。但随着经济的复苏,各项促就业政策的落地,就业形势总体在改善。日前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城镇调查失业率略有下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前8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81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少增203万人。8月份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6%,比上个月下降了0.1个百分点。应该说,宏观层面的稳就业,成绩单在提振信心。

但由于就业“旱涝不均”,梯次性就业的短板待补,“技工荒”一直是业界困扰,结构性矛盾一直突出,对未来就业走向,仍不能掉以轻心。加之低端产业的转移,就业压力变数甚多。切实兜稳民生底线,改善就业结构是个撬动点。如重庆专门出台稳定和促进就业实施意见,就提升劳动者技能开展大规模培训,对企业扩大新型学徒制培训范围还给予一定补贴。抓住技能提升这个关键,才能优化就业结构,在整体上就业更稳。

破解结构性矛盾是稳就业撬动点。当前,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高技能人才短缺,一般技能人才供应相对过剩,应进一步优化职业技能培训结构,提升高技能人才占比,更好满足社会需求,实现有梯度地促进就业。技能人才俗称“工匠”,随着新发展格局的全面推进,“双循环”对高端工匠缺乏仍然是不容忽视的短板。近年来,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技能劳动者比例偏低,结构失衡,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限制了中小企业用工需求的扩大,直接影响到产业链的竞争力。

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应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职业教育由“教育教学型”向“产教融合型”转变。在政策保障上,应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政府应充分发挥引导资金投向的作用,动员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技能人才的开发培养。协调好政府部门、教育培训系统、企业及劳动者之间的责、权、利,职前教育与在职培训“两手抓”,延伸培养人才链,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

企业应秉持人才投入收益最大的理念,通过目标激励、跨界培养、基地培训等措施,打造“双师型”,提高“工匠力”。高素质工匠型人才,体现在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上。企业不仅要大力营造崇尚技术发明、厚爱工匠的企业文化,更要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总之,应从供给侧入手,建立和完善技能人才培养载体,优化技能人才创业平台供给,用事业激励人,用待遇留住人,形成人才济济的氛围。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有梯度地促进就业,化解“有事无人干,有人无事干”的困扰,才是就业之稳的根基所在。

作者:张全林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光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